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秦岭地区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气候适宜,得以作为我国重要的优质烟叶生产区,对于当地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采集环秦岭地区的烟叶样品,进行烟叶微生物分离鉴定,以蛋白、淀粉等物质的降解能力为判断依据,进行功能评价。通过将优势功能性菌株处理后喷施至烟丝进行发酵,发酵样品送至陕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由专家评吸打分。结合前期各项指标,构建优势增香微生物菌库。主要得到以下结果:1.以环秦岭6地区不同产地、不同品种、不同叶片部位的39种优质烟叶为原料,经过初筛与复筛分离得到菌种594株,其中细菌(Bacterium)458株,真菌(Fungus)118株,放线菌(Actinomycete)18株,且细菌占总菌株数的77%,为优势微生物。在不同产地的烟叶样品中分离得到菌种均为细菌最多,为优势菌株。放线菌数目最少,有些产地如汉中南郑县以及延安富县茶坊镇西沟门村则未筛分到放线菌,有可能是该地样品不利于放线菌的生长。不同品种的样品中各类微生物组成存在差异,根据不同品种对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可以为菌种的筛选提供一定的参考。烟叶叶片部位对于微生物区系影响较大,大部分微生物分布于叶片下部和中部,上部最少。各部位微生物分布仍为细菌居多,其次是真菌和放线菌。2.以淀粉、蛋白质、纤维素、果胶等大分子物质或香气前体类物质降解能力为依据,对烟叶表面优势微生物进行降解、产酶功能筛选,获得234株具有降解蛋白的能力,通过计算降解指数I,降解指数大于等于2的有151株,大于等于3的有42株,大于等于4的有16株;86株具有降解淀粉能力,降解指数大于等于2的有28株;46株能够降解纤维素,降解指数大于等于2的有28株;13株具有降解果胶的能力,降解指数大于等于2的有3株;20株具有降解木聚糖的能力,降解指数大于等于2的有7株;46株具有降解N-亚硝胺(TSNA)的能力,其中具有良好降解效果的有10株,具有较明显的降解效果菌株为36株。3.将筛选出来的相应菌株进行鉴定和烟丝发酵,并将样品送至陕西省中烟公司由专家组品评。经初步构建,目前已经获得具有增香效应的有16株。对于有增香效果的菌株而言,最大增率为5.67%,为三株,菌株371,378,253增香率最高,均为5.67%。其中菌株371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菌株378属于肠杆菌属(Enterobacter),菌株253属于肠杆菌属(Enterobacter)。菌株176增率达4.54%,略高于菌株190和菌株385,且增香效果相差较小,其中菌株176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菌株385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菌株190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此外,菌株399增率也达到了2.27%,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菌株474,681,408,120,379,251,438,677,695多归属为肠杆菌属(Enterobacter)、产碱杆菌属(Alcaligenes),相较于对照CK,平均增率小于1%,增香效果一般,各类大分子物质降解能力一般。对于具有减香效应的菌株而言,菌株679,279,163,131,500,84,26,113,66,685,133,688都具有或多或少的负面效果,其中负面效果最大的为菌株113,负面效果较小的为菌株163,131,685,133,增率为-0.23%,且多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