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城乡逐渐从分离分治到统筹协调发展,有利于推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实现和谐社会。关于城乡统筹的研究日益成为我国学术界的一大热点,城乡统筹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受我国行政体制的影响,大多数学者对城乡统筹的研究还仅仅着眼于省、市或县等行政单位或同等级单位之间的比较。然而,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并不完全以行政区划为界限,仅在单一行政单位内讨论城乡统筹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应突破现行行政区划的限制,逐步加强对跨区域(如跨省域)范围城乡统筹的研究。经济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域单元,以城市发展为核心、以农业发展为基础,是推动我国跨区域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载体。目前,建设中原经济区已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地。然而,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域,中原经济区集“大城市”、“大农村”的空间结构于一体,农村范围广,农业人口多,城乡贫富差异明显,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突出。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实现“三化”协调发展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大课题。基于这一背景,本文选取中原经济区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其城乡统筹发展时空特征,为推动其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参考。文章思路如下:首先,在大量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系统梳理总结国内外城乡统筹研究进展,深入透视城乡统筹内涵,分析城乡统筹相关理论,了解中原经济区城乡统筹现状,为本文开展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然后,遵循科学客观、系统全面、可比可行的原则,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在系统论及可持续发展等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原经济区城乡统筹现状,创新性地选取城乡统筹基础指标、城乡统筹动力指标、城乡统筹保障指标3个功能层指标来构建指标体系,并基于LOWA算子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初选指标进行优化,最终建立一套包含19个具体指标的科学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网络层次分析法(ANP)来建立中原经济区城乡统筹评价模型,利用Super Decisions软件进行指标赋权。同时,本文引入“城乡统筹度”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综合评价值,并通过线性加权求和法进行指标集成,以此来综合反映中原经济区城乡统筹发展程度。最后,分别分析中原经济区近十年的城乡统筹发展纵向变化特征及2011年的城乡统筹空间分布格局,通过定性与定量、时间与空间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中原经济区城乡统筹状况及主要影响因素。在研究的基础上,论文最后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为推进中原经济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