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痔病是肛门疾病中的常见病之一。痔病普遍存在于不同性别、年龄、种族的人群中。根据相关调查显示:肛管直肠的发病率为58.4%,而痔的发病率为87.25%。痔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便血、疼痛、脱出、肛周不适等,尤以便血常见,其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近年来众多学者对痔病机理的不断探索和研究,普遍认为痔病是肛垫组织的病理变化引起的。痔病的疗效标准不是消除痔体而是消除症状。痔病的临床症状之一是便血,所以痔出血的治疗在于减轻、解除症状而非根治,消除便血的症状,比改变痔体的大小或切除痔体更有意义。目前痔病的治疗原则是:无症状的患者不需要治疗,经常出现便血、疼痛等症状的患者需要治疗。因此众多学者日益重视痔病出血的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以其较好的疗效和经济实用性,成为痔病出血治疗的重要方法。目的:探索止血方治疗痔出血的临床疗效,为临床运用中医药优势治疗脾虚气滞型痔出血寻求一种有效、经济、实用性的新方法。方法:根据纳入标准、排除标准选取的70例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给予广州市中医院肛肠科治疗痔病出血的经验方-止血方口服,对照组给予地奥司明片口服。两组的疗程均为7天。分别观察用药前及用药后第3天、第7天患者大便出血的情况、痔核表面粘膜的变化情况,并将相关的症状及疗效积分按标准填入“临床疗效观察表”,统计分析两组的症状、疗效积分,评定治疗效果。结果:组间比较:用药后第3天两组便血积分、症状总积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痔核表面粘膜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第7天两组的便血积分、痔核表面粘膜积分、症状总积分、便血疗效、痔核表面粘膜疗效、总疗效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组内比较: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治疗后第7天的便血积分、症状总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与治疗后第3天的痔核表面粘膜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第7天、治疗后第3天与治疗后第7天痔核表面粘膜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l。对照组组内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第3天便血积分、症状总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第3天的痔核表面粘膜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天与治疗后第7天症状总积分,治疗后第3天与治疗后第’天的痔核表面粘膜积分、症状总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对于脾虚气滞型痔出血的患者,止血方在治疗便血、痔核表面粘膜改变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止血方与对照组相比,在治疗痔出血、痔核表面粘膜改变方面具有起效快,疗效高的优点。3.止血方是保守治疗痔出血的一种经济、行之有效的新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