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即MBS (Mortgage Backed Security)是在抵押贷款二级市场发放的次级债券。贷款发放机构作为供给方将自己的某种住房抵押贷款合同捆绑作为标的组建资产池,持有这些债券的投资者可以获得住房按揭贷款组成的资产池的现金流收入。MBS的发行源于美国,目前已较为成熟,但因为按揭贷款衍生证券的交易链太长,其隐含的委托代理关系链过长,出现住房价格泡沫和次级债券价格泡沫,最终发生全球性次贷危机:对于起步很晚的中国金融市场来说,随着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住房消费的预期高增长,中国的住房按揭贷款市场的发展前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2013年的“钱荒”给银行业造成了不小的震动。很多人认为这是由于银行“资不抵债”,但其实仔细探寻钱荒的现象背后并不是我们没钱,相反是因为不流动的资产上捆住的钱太多。目前我国住房按揭贷款的发放者主要是商业银行,再加之我国直接融资渠道的缺乏,企业的融资仍以银行为主,因此银行类的金融机构面临较大的信贷压力,积累了过多的风险。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要探索合适自己国情的资产证券化模式,应当根据本国或本地区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程度。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发展历程与该国或地区的经济金融发展过程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本文探讨了我国的金融制度与别国的差异,一方面认识到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给经济带来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也从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吸取教训。使得我国在发展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市场时能够规避潜在风险。为了探究在新形势下,我国实行住房贷款证券化是否具备可行性,不仅需要理论研究,也需要数据支撑。本文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出发,一方面从降低融资成本等角度,结合银行业实际数据分析了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能够提高银行盈利能力,因此银行作为MBS的供给方具有充分的动机。另一方面通过统计数据定量分析MBS的需求面及其扩容空间,使我国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深化具有事实依据。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前言,首先介绍了现阶段研究中国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背景,分析当前形势下深化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重要意义,以及文章的写作思路、特点和不足之处。第二部分对国内外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概述,并且阐述了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和次贷危机的紧密关系,为清晰了解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第三部分总结美国发展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经验与教训,并通过对比研究的方法,提出发展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市场可以从美国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经验与教训中获得的启示。第四部分简介我国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发展状况,在经济学基本框架下,利用统计数据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阐明MBS的深化发展已经具备的条件,说明在中国,深化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五部分是在总结前文的基础上,基于对未来MBS在中国发展的展望,提出几点建议。本文的写作特点之一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国内目前对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研究主要从定性着手,很少有通过数据分析对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在中国的可行性这一论点给以支撑。而本文理论层面利用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定性地阐明MBS的深化发展已经具备供需两方面的条件;实证层面利用统计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为银行等放贷机构供给MBS找到出口。之二是提出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可以依托于自贸区的投资自由度,在自贸区首先实现与国际接轨的资产证券化,从局部完善到全面深化。此外2014年国家发布的新城镇发展规划对房地产的扩容提供新的契机,这将给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大的支撑和更广阔的空间。本文仍存在不足之处,第一是由于数据的准确性方面存在不确定因素,导致数据搜集工作不到位;第二是只从定性的角度说明了MBS在中国定价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障碍,没有找到良好的解决办法。本文根据对现阶段中国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可行性分析,认为我国的大型商业银行作为MBS的供给方不管是出于赢利的考虑,还是出于转移风险的考虑,都有充分的动因发行MBS。另一方面,需求方出于投资和资金出口的考虑,如社保基金,养老保险等巨量资金出于风险控制,中小金融机构由于结构错配等都面临投资渠道过窄的问题,所以MBS这种工具是很好的选择。此外,结合当前国家发展改革目标分析,央行已于近期表面利率实现完全市场化的决心,特别是上海自贸区的成立带来了利率市场化的加速推进,使MBS产品的准备定价在中国成为可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目标出来也为住房抵押贷款规模带来了巨大的增长空间。总之,不管是供给方还是需求方都对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这一金融创新具有充分的需求,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已经具备在中国深化的条件,并且在扩容的量上也有很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