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乳腺癌患者化疗后12h、24h的恶心呕吐程度、胃肠中医症状、血浆胃动素水平的变化情况,评价针刺联合5-HT受体拮抗剂与使用5-HT受体拮抗剂相比,对乳腺癌化疗相关的急性胃肠道副反应程度的影响,探讨针刺联合5-HT受体拮抗剂是否能更好地改善化疗相关的急性胃肠道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试验设计方法,将接受含蒽环类药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使用针刺+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对照组20例,使用五羟色胺受体拮抗剂。疗效的评价方法:观察两组在化疗后12h、24h的恶心、呕吐的程度、胃肠疾病中医症状积分及化疗前、化疗后24h血浆胃动素的水平,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变化差异,综合评价针刺联合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对乳腺癌化疗后胃肠道的影响。安全性的评价:通过评估患者对针刺相关的疼痛耐受情况、晕针等严重不适症状发生情况等评价治疗的安全性。结果:(1)恶心:化疗后,两组均无发生Ⅲ度恶心,化疗后12h,治疗组发生0~Ⅰ度恶心的比例为30%,对照组为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24h,两组恶心程度较化疗后12h均普遍降低,两组内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24h,治疗组0~Ⅰ度恶心所占比例高达95%,明显高于对照组75%,经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呕吐:化疗后两组均无发生Ⅲ度呕吐,化疗后12h,治疗组发生0~Ⅰ度呕吐的比例为95%,对照组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24h,治疗组约80%的患者呕吐达到完全控制(0度),仅有5%的患者还出现Ⅱ度呕吐,而对照组尚有15%患者出现Ⅰ度呕吐,15%患者出现Ⅱ度呕吐,经统计分析,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比较,化疗后24h两组呕吐完全控制率(0度)均较化疗后12h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胃肠疾病中医症状:化疗后12h的胃肠疾病中医症状积分,治疗组为56.889±13.438分,对照组为49.167±8.644分,两组相比,对照组低于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24h,治疗组为24.667±10.205分,对照组为39.111± 11.054分,两组相比,对照组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各个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差值的比较,其中胃脘痞满、胃脘疼痛、胸胁疼痛、少腹胀痛、食欲减退、食后腹胀、早饱、口渴不欲饮、肢体困重、大便稀溏、便秘、烦躁易怒这11个症状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浆胃动素水平:针刺前与针刺后24h血浆胃动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针刺联合5-HT受体拮抗剂能更快、更好地控制化疗相关的急性恶心、呕吐。(2)针刺可以改善化疗期间的胃肠道中医症状,尤其对胃脘痞满、胃脘疼痛、胸胁疼痛、少腹胀痛、食欲减退、食后腹胀、早饱、口渴不欲饮、肢体困重、大便稀溏、便秘、烦躁易怒这11个症状改善程度较明显。(3)针刺对血浆胃动素水平影响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