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5-HT受体拮抗剂对乳腺癌化疗急性胃肠道反应的影响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edu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乳腺癌患者化疗后12h、24h的恶心呕吐程度、胃肠中医症状、血浆胃动素水平的变化情况,评价针刺联合5-HT受体拮抗剂与使用5-HT受体拮抗剂相比,对乳腺癌化疗相关的急性胃肠道副反应程度的影响,探讨针刺联合5-HT受体拮抗剂是否能更好地改善化疗相关的急性胃肠道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试验设计方法,将接受含蒽环类药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使用针刺+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对照组20例,使用五羟色胺受体拮抗剂。疗效的评价方法:观察两组在化疗后12h、24h的恶心、呕吐的程度、胃肠疾病中医症状积分及化疗前、化疗后24h血浆胃动素的水平,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变化差异,综合评价针刺联合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对乳腺癌化疗后胃肠道的影响。安全性的评价:通过评估患者对针刺相关的疼痛耐受情况、晕针等严重不适症状发生情况等评价治疗的安全性。结果:(1)恶心:化疗后,两组均无发生Ⅲ度恶心,化疗后12h,治疗组发生0~Ⅰ度恶心的比例为30%,对照组为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24h,两组恶心程度较化疗后12h均普遍降低,两组内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24h,治疗组0~Ⅰ度恶心所占比例高达95%,明显高于对照组75%,经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呕吐:化疗后两组均无发生Ⅲ度呕吐,化疗后12h,治疗组发生0~Ⅰ度呕吐的比例为95%,对照组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24h,治疗组约80%的患者呕吐达到完全控制(0度),仅有5%的患者还出现Ⅱ度呕吐,而对照组尚有15%患者出现Ⅰ度呕吐,15%患者出现Ⅱ度呕吐,经统计分析,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比较,化疗后24h两组呕吐完全控制率(0度)均较化疗后12h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胃肠疾病中医症状:化疗后12h的胃肠疾病中医症状积分,治疗组为56.889±13.438分,对照组为49.167±8.644分,两组相比,对照组低于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24h,治疗组为24.667±10.205分,对照组为39.111± 11.054分,两组相比,对照组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各个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差值的比较,其中胃脘痞满、胃脘疼痛、胸胁疼痛、少腹胀痛、食欲减退、食后腹胀、早饱、口渴不欲饮、肢体困重、大便稀溏、便秘、烦躁易怒这11个症状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浆胃动素水平:针刺前与针刺后24h血浆胃动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针刺联合5-HT受体拮抗剂能更快、更好地控制化疗相关的急性恶心、呕吐。(2)针刺可以改善化疗期间的胃肠道中医症状,尤其对胃脘痞满、胃脘疼痛、胸胁疼痛、少腹胀痛、食欲减退、食后腹胀、早饱、口渴不欲饮、肢体困重、大便稀溏、便秘、烦躁易怒这11个症状改善程度较明显。(3)针刺对血浆胃动素水平影响不明显。
其他文献
<正> 西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的特藏书库中,藏有两种发表于1937年的电影理论著作,其一为谷剑尘著的《教育电影》,其一为宗秉新与蒋社村合著的《教育电影实施指导》,均为大32开本,
作为一种美学思潮,“软性电影论”在以往中国电影历史的叙述中,一直是一个被清算的对象。然而,当历史尘埃落定,使我们得以拭去种种意识形态的锈斑,仔细辨认“软性电影论”的
研究了对称结构定向耦合器开关的工作原理 ,用正交模理论结合制造工艺条件分析了影响对称结构定向耦合器开关消光比的因素。提出了提高对称结构定向耦合器开关消光比的方法。
目的:本观察通过针刺五脏俞配合耳穴疗法以及单纯耳穴疗法治疗MT,并对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其主要目的在于研究五脏俞联合耳穴疗法治疗MT的独特优势。以求探讨针刺综合疗法治
  乳腺癌三苯氧胺(TAM)治疗后类更年期综合征是由患者应用 TAM 治疗后使体内性激素分泌不足,引起部分患者出现面部烘热、精神抑郁、情绪急躁、汗出等类似更年期综合征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