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小麦作为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对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不仅受品种遗传的影响,栽培措施、环境因素等也有重要作用,研究并提出适宜的高产高效栽培措施对促进小麦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于2020-2021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斗口农作物试验示范站进行,以冬小麦品种西农585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播种方式和播量及其互作对冬小麦西农585的群体结构,农艺性状,光
【基金项目】
:
陕西省2021年度创新能力支撑计划基金(编号:2021XYSF-1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作为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对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不仅受品种遗传的影响,栽培措施、环境因素等也有重要作用,研究并提出适宜的高产高效栽培措施对促进小麦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于2020-2021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斗口农作物试验示范站进行,以冬小麦品种西农585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播种方式和播量及其互作对冬小麦西农585的群体结构,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播量对冬小麦基本苗数量有极显著影响,播种方式以及播种方式与播量的互作对冬小麦基本苗数量无显著影响。不同播种方式条件下,基本苗数量随播量的增加逐渐增加。播种方式、播量以及播种方式与播量的互作均对株高有极显著影响。沟穴播和宽幅播处理的株高随播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株高采用沟穴播处理时,在150kg/hm~2-375kg/hm~2播量范围内都高于宽幅播和条播处理下的株高,株高最大值81.80cm出现在沟穴播处理和375kg/hm~2播量水平上。2.冬小麦穗下节长度最大值23.79cm出现在沟穴播处理下的225kg/hm~2播量条件下。在225kg/hm~2播量水平上,沟穴播处理的穗下节长度比宽幅播和条播处理下的穗下节长度分别提高了5.8%和8.9%。3种不同的播种方式之间,对有效分蘖数的影响表现为极显著。不同播量水平之间对有效分蘖数的影响表现为极显著。播种方式与播量的互作效应也表现为极显著。冬小麦有效分蘖数采用沟穴播处理时,随播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225kg/hm~2播量水平时,有效分蘖数达到最高峰,最大值为3个有效分蘖数。3.冬小麦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随着冬小麦生育期的推进不断增加。在生育前期,条播处理的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比较快,生育后期沟穴播处理的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比较快。各个生育时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整体上随着播量的增加逐渐下降。150kg/hm~2-375kg/hm~2播量范围内,采用沟穴播处理的冬小麦单株干物质积累量,比采用宽幅播和条播处理的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都高,150kg/hm~2时分别提高10%和47%,225kg/hm~2时分别提高38%和22%,300kg/hm~2时分别提高17%和9%,375kg/hm~2时分别提高3%和13%。4.冬小麦叶面积在孕穗期比其他生育期高,不同生育期内,冬小麦叶面积整体上随播量的增加逐渐下降。叶绿素含量在沟穴播处理和150kg/hm~2播量水平上达到最高值,最大值为57.27。沟穴播处理下的冬小麦叶面积在不同生育期基本相等。冬小麦净光合速率在不同生育时期有所不同,表现为扬花后期>灌浆期>蜡熟初期>抽穗期。扬花后期冬小麦净光合速率达到最高值,抽穗期最低。蒸腾速率在冬小麦的不同生育时期有所不同,冬小麦的抽穗期蒸腾速率最低,灌浆期最高。3种播种方式处理的叶片气孔导度都表现为扬花后期>蜡熟初期>灌浆期>抽穗期。5.不同播种方式和播量对千粒重影响为极显著,播种方式和播量互作对千粒重无显著影响。3种播种方式处理的千粒重都随播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沟穴播处理的千粒重明显比宽幅播和条播处理的高,千粒重最大值47.67g出现在150kg/hm~2播量水平上。3种不同播种方式之间对穗粒数的影响表现为极显著影响,播量也对穗粒数有极显著影响,3种播种方式和5个不同水平的播量互作效应对穗粒数表现为极显著性。穗粒数最大值40.87出现在沟穴播和225kg/hm~2播量水平上。沟穴播处理和225kg/hm~2播量水平上可以得到最高产量,产量最大值为7980kg/hm~2。干基蛋白、沉降值、籽粒稳定时间和面团形成时间在沟穴播处理和225kg/hm~2播量水平时达到最高值。湿面筋在沟穴播处理和150kg/hm~2播量水平上含量最高。综上所述,播量在150kg/hm~2-225kg/hm~2范围内,采取沟穴播处理方式有利于优化冬小麦品种西农585群体结构、农艺性状,提高产量和优化品质。
其他文献
黑木耳多糖具有降血糖、抗炎、降血脂、抗肿瘤、免疫调节和抗氧化活性等作用,并且富含C-O-C、C=O、-OH等电子对,可以作为硒元素配体;而硒元素是一种具有极强抗氧化活性的非金属元素,大量饮酒会导致硒元素的缺失,而人体无法靠自身合成硒,只能通过膳食摄入补充。本论文从化学成分、分子量大小,以及其单糖组成,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1H核磁共振谱(~1H NMR
MADS-box基因家族在真核生物中分布广泛,编码参与植物多个发育过程的转录因子,在花器官发育、果实发育和成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MADS-box家族基因的N末端包含一个高度保守DNA结合域,由五十六到六十个氨基酸组成,可以识别并结合DNA上的CAr G区域,激活下游基因。尽管有一些关于Musa acuminata(Ma)和Musa balbisiana(Mb)MADS-box基因家族的研究,
植物共生放线菌是天然药物的重要来源。山茶属植物(Camellia)是重要的药用植物,富含多种次级代谢产物,如茶氨酸、茶皂素、茶多酚、儿茶素、花青素、咖啡碱和各种有机酸等。目前关于山茶属植物次级代谢产物及其合成途径的研究已经相对成熟,然而山茶属植物共生放线菌及其代谢产物的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试验以山茶属植物中分离的共生放线菌为研究对象,通过体外活性检测,筛选出具有抗癌或抑菌活性的菌种资源,进一
多倍体化在被子植物中普遍存在,在基因组进化、物种分化和作物驯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异源多倍体是指由不同种祖先二倍体杂交形成的物种,特殊的进化条件往往使其分为多个亚基因组,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多倍体化引起的基因表达重塑事件。在多倍体化后,异源多倍体的亚基因组间往往存在着不同的差异表达及偏向,占据主导地位的同源基因通常是表型性状调控与分化的关键,对于明确作物育种与基因编辑目标有较大现实意义。异源四倍体栽培花生
动物(包括人类)与微生物相互依存,长期处于一种微生态平衡状态。由于宿主感染病原微生物而导致微生态失衡、继而引发动物出现健康问题的现象备受关注。除了长期在动物表皮寄居的致病菌外,由食源性致病菌感染而引发的疾病亦可威胁动物的生命健康。近年来,臭氧已经被应用于治疗五十多种由于致病菌感染导致的皮肤性疾病,而使用微量臭氧替代常用洗护用品的可行性却很少被研究。同时,紫外和氯对动物(如水生动物)肠道及食源性致病
马铃薯是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发展前景良好,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彩色等特用马铃薯中富含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常见的有总酚,类黄酮,绿原酸和花青素,这些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癌抗炎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作用,被广泛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和保健等领域。本研究分析比较了四个不同品种马铃薯(紫玫瑰2号,红玫瑰3号,黑玫瑰4号和荷兰15)的块茎、地上部、周皮、皮层、环髓部和髓部6个部位的总酚、类黄酮、绿原酸和花青素含量,
春玉米是黄土高原地区种植最为广泛的作物之一,水源的限制以及缺水所导致的氮有效性低是导致其生产力低的关键原因。垄沟覆膜是黄土高原地区重要的种植方式,该种植方式在集雨、保温、保墒等方面作用显著,相比传统平作种植其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施用氮肥是提高该区作物生产力的另一普遍措施,土壤水有效性的改善会促进作物对氮的利用,因此将垄沟覆膜种植与氮肥应用相结合会进一步提高该区作物生产力,然而水肥环境改
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 Berk)具有较高的食药用价值,其主要活性成分为银耳多糖(Tremella fuciformis polysaccharide)(缩写为TPS)。本研究以实验室前期采用独特工艺制备的银耳提取物—银耳胶(Tremella fuciformis gum)(缩写为TFG)为材料,测定TFG的主要成分与理化性质,分析TFG及其复配胶在不同理化条件下的表观黏度及
衰老是水稻生长发育的必要阶段,水稻的早期衰老将致其产量和质量大幅降低,然而,水稻衰老的机制尚不清楚。为了深入研究水稻早衰的表达机制,本研究通过乙基甲磺酸(Ethyl Methane Sulfonate,EMS)诱变构建了一个突变体库,并从粳稻品种浙粳22中分离得到一株水稻早衰突变体材料,将该突变体暂命名为zj-es(Zhe Jing-early senescence)。本研究主要通过对突变体材料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