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吸液芯的水平管内两相流型与流动阻力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n1986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究水平管内插吸液芯对管内蒸汽凝结汽液两相流流型以及压降等流动性能的影响,本文以空气和水为介质,针对普通水平光管和内插不同类型吸液芯的水平管内气液两相流动的流型及流动阻力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本文设计并搭建了可视化水平管内流型观测与压降测量实验台,对去离子水和空气两相流体在水平管内的流动过程开展了实验研究。在管内去离子水折算流速J_l=0.017-0.88 m/s、管内空气折算流速J_s=0.3-15 m/s的范围内,捕捉到光滑分层流、波状分层流和环状流三种典型流型。以气相折算流速为横坐标、液相折算流速为纵坐标绘制了光管流型分区图,结果与Mandhane流型分区图基本吻合。本文对流型之间的演变转换过程进行了系统的描述,绘制了不同流型压降随时间以及气相折算流速和液相折算流速变化的规律,分析了流型与压降之间的关系。在内径为27mm的玻璃管内,对光管以及管内插不同截面形状、不同直径、不同目数和孔隙率、不同布置方式、不同开口角度、不同材质的多种类型吸液芯进行了两相流型与压降特性实验。揭示了吸液芯对气液两相流的作用机理,描述了吸液芯对气液两相流型的调控过程。结果表明:采用增大液相折算流速、减小气相折算流速、增加圆形丝网吸液芯直径、丝网吸液芯在管内悬空2mm布置、黄铜材质丝网代替不锈钢丝网、V形截面丝网吸液芯代替圆形截面丝网吸液芯等方式,液相分流比均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丝网的目数和孔隙率同时影响着丝网吸液芯的毛细力和渗透率,二者共同影响液相分流比;开口角度为90°的V形丝网吸液芯的液相分流比大于开口角度为120°和60°的丝网吸液芯;J_s=0.3-5 m/s,J_l=0.087-0.262 m/s工况范围内,管内流动压降由气相流体主导,增大气相折算流速,管内压降呈非线性增长,增大液相折算流速,管内压降变化并不明显;丝网吸液芯直径越小、目数越小、孔隙率越大、V形丝网吸液芯开口角度越大、用V形截面丝网吸液芯代替圆形截面丝网吸液芯,管内压降越小;吸液芯材质未发现对压降产生显著影响。
其他文献
换挡规律是自动变速器的核心技术之一,也是影响整车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电子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汽车智能化要求的不断提高,自动变速车辆已经不仅仅是实现换挡
阅读是个体英语语言的一种能力,也是复杂的认知和情感过程。语言学家将阅读模型分为三类:自下而上模型、自上而下模型和交互模型。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和互动模式都强调个体应该使用策略来提高阅读效率。然而在当前的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使用阅读策略的指导还远远不够。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元认知策略在高一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作者试图探讨以下问题:1.元认知策略培训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在英语阅读中使用元认知策略的
前口环间隙是泵体密封环与叶轮前口环形成的径向间隙,其对离心泵水力性能的影响大。本文自主搭建了离心泵试验台,并专门设计和加工制作了不同外径的叶轮前活动口环,安装在叶轮上用来改变其与泵体前密封环所形成的径向间隙大小,实现了在同一叶轮上可改变前口环间隙大小的目的。依据前口环间隙为0.2mm、0.4mm、0.6mm、0.8mm的试验和模拟结果,研究了前口环间隙变化对离心泵水力性能影响的规律。本文主要研究内
燃气站场是燃气运输工程里面重要的集输系统,整个站场是由不同的管道、多样的仪器、各式的设备等组合连接组成。法兰是燃气站场中实现这些组合连接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因此螺栓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开发,既有地铁隧道线路周围荷载变化越来越复杂,外界荷载变化对邻近地铁隧道的变形影响成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关键技术问题。目前
一、兔膝创伤性关节炎负重面软骨缺损模型的建立和分析鉴定目的:探讨一种符合临床上关节内炎性环境改变、关节软骨缺损的创伤性兔膝关节炎的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在无菌操作
老红砂是在我国东部沿海的第四纪红色风沙沉积物,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等省,是研究第四纪古气候环境变化的良好记录载体。九十年代前,人们认为老红砂形成于(68-10 ka)末次冰期时期,其物质来源于低海面裸露大陆架。随着光释光测年技术的发展,近些年用于老红砂直接测年发现其形成年代早在120 ka的末次间冰期甚至更早,末次间冰期处于气候高温、高海面时期不存在大面积裸露的大陆架提供物质来源,这使得老红
齿轮减速器作为一种典型的传动机构,在车床、汽车等各种机械装备之中广泛应用。减速器的齿轮组中普遍存在着齿轮副平行度误差,齿轮副的平行度误差会导致齿轮轴线发生偏移,进
目的:疼痛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其发生率达到40%-85%,目前对PD相关疼痛机制的研究较少,疼痛的机制比较复杂且尚不是很明确。为进一步研
禽流感(AI)是由禽流感病毒(AIV)引发的一种禽类间高度接触性传染的疾病。H7亚型AIV属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V),其特点是潜伏期短、发病急、传播速度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