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感觉派是一支颇具现代性的流派,发源于上世纪初“五四”新文化潮流。他们是以现代人的眼光打量描摹现代都市,以犀利笔锋形象地写出受现代思潮影响的都市人;将科学名词移植于小说和文学之中,传播科学理念;将外来词汇原汁原味地搬入文本,对欧化语句和创作技巧实行直接运用,将电影镜头直接映入小说之中,使中国文学更进一步地从“封闭”走向“开放”,并由此产生更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新感觉派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左翼文学,带来了中国文学开放性的现代冲击波,使中国文学不断求新求变,为现代文学的历史继承和中兴做出有益的贡献。
新感觉派处于上世纪30年代,由于受到当时历史条件和科学条件的限制,其作品的艺术探求也有较明显的局限性。他们对都市的接受还出于尝试与猎奇间的对新鲜感的追求,对都市图景描摹也较为粗糙,对都市生活的感受和认知也仅停留在浮光掠影的表层,缺乏深刻的揭示。
新感觉派是一支在上海文坛活跃时间较为短暂的文学流派,但其带来的文学现代性并非昙花一现,其风格受到同时代的作家不同程度的模仿。他们把科学和民主带入作品中,使作品在通俗之外,又有了高雅感,时髦之外又有了现代性。其作品的影响力,不仅影响了40年代的徐訏和张爱玲,还超越了60年的时空,影响了90年代的海派作家。新感觉派的现代性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斑驳凋离,而在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的映衬下,逐渐显露出历史也无法遮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