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尽管我国现行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在五部委的推动下已发展数十年,但企业内部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仍十分欠缺,不乏有流于形式的现象存在。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在保障企业运营管理合法合规性、资产安全性以及财务报表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医药流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对医药流通企业的内部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性与健全性直接关系到医药流通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进而会影响企业的发展与竞争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实务界的内部控制与多个不同领域相结合,其自身的涵盖范围不断拓宽。然而,不管是出于理论的成本效益、实用性原则还是实践层面的业务流程、营运管理,都有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相结合的趋势。不同行业乃至于不同企业的内、外部环境都普遍存在差异,本文将以A公司为研究案例,结合ERM框架及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的各要素的设立为理论参考依据,对医药流通行业特点的分析总结,设定符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参考要素。基于此,本文将具体结合文献研究、案例分析、规范分析、调查问卷等方法,对A公司展开实地调研,再结合A公司现有的内部控制现状。分析当前医药流通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ERM框架及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的各要素来设定符合本企业的五个内部控制要素,将企业按照对应的五个维度,对企业提出内部控制的优化。在案例分析中,通过实地考察、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用适应医药流通企业而设定的五个维度的要素去总结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得出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内部控制问题存在的原因,再根据各要素在企业内实施情况的优劣进行针对性的优化建议,以期达到企业内部控制的优化。制度上优化了现有的内部控制体系,提升了A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适应性。进而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提出内部控制的优化是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相互结合的前提,A公司在内部控制的工作中需要强化绩效考核以及管理层的重视和简政放权,为A公司实现战略目标,提升管理效率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