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社会的老龄化、少子化、空巢化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同时也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面对我国规模巨大、增速迅猛的“银发浪潮”,以及我国家庭结构空巢化、少子化的趋势,处于弱势群体的老年人群如何安度晚年成为社会共同需要面对的问题,社会化养老方式成为必然之举。上海作为我国最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地区,老龄化范围广、程度深,同时面临家庭少子化、空巢化、失独化、失能化的严峻趋势,上海市政府积极推进老年人宜居社区建设,鼓励街道引入社会资源,建设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整合各方养老资源,提高资源整体利用率,满足老年人“一站式”享受多样化养老服务的需求。现阶段上海市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构建,多是采用“公建民营”模式,街道、民办非营利组织、各方企业、志愿者团队等都参与其中,是多元化主体供给养老服务的有力实践。基于此背景,研究上海市“公建民营”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首先从现阶段上海市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的发展背景和总体规模出发,选取老龄化较为严重,且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的普陀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然后对普陀区所选三个典型街道所采用的公建民营模式的建立背景、组织基础、运行机制进行分析。其次通过对三个典型街道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的问卷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多元回归模型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利用SPSS分析软件全面分析社区养老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为之后的发展建议提供实证依据。最后从国家—政府、运营组织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完善上海市社区“公建民营”养老模式的发展建议。上海市普陀区社区养老所采用的“公建民营”养老模式,将民办非营利组织引入社区养老服务的运营管理之中,充分发挥民间资本在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中的力量,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政府发展理念。但因为上海市正处于长期护理保险和居家养老政策合规的过程之中,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服务开始分为两个模块进行管理,“公建民营”的社区养老模式现阶段既缺乏法律规章的保驾护航,也与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民非组织的发展在我国比较缓慢,要让其在社区养老中发挥主要力量,目前还离不开政府的支撑;同时“公建民营”社区养老模式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服务产物,面临社会认可程度不高,居民参与程度有限等问题。本文提出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公建民营”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建议。国家和政府要给予法律和政策保障,保证“公建民营”的合法地位,确保合作模式的健康发展,同时为社区养老服务提供人才保障;其次运营组织要以自身非营利性为出发点,提升自身运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引入科技手段,加强社区医疗服务;最后在社会层面上,加强舆论引导,促进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区养老服务,实现“公建民营”社区养老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