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与理雅各《论语》两英译本比较研究——以阐释学为视角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unal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儒家原典之一的《论语》英译一直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内容,过去百年间出现了由西方人士与中国学者翻译的40多种英译本,其中英国著名汉学家、传教士理雅各以及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学者辜鸿铭的文本代表那一时期中西方《论语》英译最高成就。  本文试图运用伽达默尔的哲学阐释学的相关理论来分析两英译本的翻译特色并对其两者呈现不同特色的原因进行探讨,以求对古籍英译提供一点借鉴。阐释学与翻译理论有着密切关系,它的发展历经了古典阐释学——一般阐释学——本体阐释学——哲学阐释学四个阶段,而伽达默尔是哲学阐释学的代表。  本论文分为四章。第一章简要回顾了《论语》及其英译本情况。第二章简要介绍了阐释学的发展以及伽达默尔的阐释学,阐释学在翻译中的应用,并对伽达默尔阐释学三大哲学原则——“理解的历史性”(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视域融合”(fusion of horizons)和“效果历史”(effected history)在《论语》英译中的运用进行了介绍。第三章通过理雅各与辜鸿铭《论语》英译本例句对比,从三个方面,即语言、翻译方法、翻译策略探讨了两英译本特色。最后一章结合伽达默尔阐释学理论对理雅各与辜鸿铭《论语》英译本呈现不同特色的原因,即生活经历与学术背景、汉学功底与双语能力、翻译目的与读者意识进行了分析。
其他文献
美国人类语言学家帕尔默将认知语言学与人类语言学三大传统分支即博厄斯派语言学、民族语义学,及话语民族学相结合,通过吸纳、修正与重组,构建了一种对各种语言现象更有解释力的
报道了采用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抽运特种光纤产生超连续(SC)谱,对在4.28km色散平坦光纤(DFF),4.28kmDFF+420m高非线性光纤(HNLF)和420mHNLF+4.28kmDFF中产生的超连续谱进行比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会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会选择极具个人特色的词汇和句法结构,译者的风格由此体现出来。本项研究关注译者语言运用的风格特征,运用语料库方法重点考察它在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其安全性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指纹识别技术具有快速、可靠、安全、便捷等许多优点。将指纹识别技术应用于电子商务中,可以有效地解决电子商务身份认证
一词多义在语言中非常普遍,而且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但它并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还是一种人类将各种经验识解为意义的经济、有效的手段。在所有一词多义现象中,人体词的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