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论述语篇交际原理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属于跨学科、边缘性的应用理论研究。全文分为引论、本论与结论三大块。 引论部分主要阐述选题的缘由、目的与意义。通过回顾中国语言文字的研究历程来反映汉语言文字学与语文教学研究之间长期的密切的联系,同时提出,要探讨篇章语言学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在二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为语文教学找到一条科学化的语言学路子。文章首先指出,本文所说的语篇,包括口头使用的话语与书面使用的篇章,然后提出要从交际的角度来动态地研究语篇,探讨语篇交际原理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让语篇交际研究为语文教学研究服务。 本论部分,由三个主要层次构成。 第一层次,对语篇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认为语篇是人类交际的基本单位,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单位,语文教学就是以语篇为训练单位的教学,即语文教学就是语篇教学。同时指出,生活中用于交际的语篇大体包括语词性语篇、语句性语篇、语段性语篇、文章性语篇与专著性语篇等五种类型,每个人都是使用这五种语篇来完成交际任务的。对个人而言,掌握语篇交际的本领是必备的技能,语文教学的直接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篇交际能力。引入语篇的概念,对语文教学来说,无疑是认识上的一大飞跃。 第二层次,主要探讨语篇交际的基本原理,从语篇存在的制约机制与语篇存在的价值判断标准两个层面进行阐述。文章认为,语篇是交际的产物,只能存在于交际活动的“场”中,参与交际活动的语篇表达者与接受者以及用于交际的语篇本身构成了语篇交际场中的三个基本世界,用于交际的语篇之所以只能成为最终存在的状态,实际上是同时受到这三个世界制约的结果。语篇表达者的交际目的(包括直接目的与间接目的)、个性特征(包括内在心理与外在特征)与修养水平(包括人格修养水平、学识修养水平与能力修养水平)能够直接决定语篇的存在形式,语篇接受者的心理需求(包括个体接受者的接受心理、群体接受者的接受心理与整体接受者的接受心理)、身份特征(包括个体接受者的身份特征、群体接受者的身份特征与整体接受者的身份特征)与接受能力(包括一般接受能力与特殊接受能力)也能够直接影响语篇的存在形式,语篇文本的内容规律(包括主题规律与材料规律)与形式规律(包括信息传播途径的规律、信息承载媒介的规律与信息表述符号的规律)照样能够直接制约语篇的存在形式。受到交际场中这三个世界制约的语篇,要产生最佳的交际效果,还必然和必须同时符合语篇存在的三个价值判断标准,即受到它们的制约。用于交际的语篇,要保证产生交际的切实效果,必须遵循语篇信息的合理性(即语篇信息要做到真实、明确、充分、有序、连贯)、语篇表述的可接受性(即语篇影述要做到正确、衔接、清楚、简洁、多样)与语篇环境的适应性(即语篇表达要适宜、切合、得体)等三大具体标准。所以,从交际的角度看,语篇的最终存在状态实际上要受到这两个大的方面共同制约。正是这两个大的方面的制约作用,决定了用于交际的语篇只能成为最终存在的样子。这就是语篇交际的客观规律。每个人要参与交际,就必须学会语篇交际的本领,也必须掌握语篇交际的这些原理。 第三层次,论述语篇交际原理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文章提出解决应用问题,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要将语篇交际的观念引入语文教学之中,二是要让语文课堂成为语篇交际的训练场所。为此,文章认为,语文教学界要有语篇交际的观念,能够旗帜鲜明地将培养语篇交际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落实以展示语篇交际原理作为语文教学的内容、以体现语篇交际规律作为语文教材的体系、以考查语篇交际效果作为语文评价的标准等三个具体操作系统。然后,再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采用在课堂里创设语篇交际的虚拟生活场景、使师生以假定的角色参与语篇交际训练、在语篇交际的训练中传授语篇交际的原理、在语篇交际训练中陶冶学生的个性人格等四个具体方面的操作方法。通过这样的途径来实现语文教学就是语篇教学的主张。 结论部分,对本文的基本观点与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说明,揭示出本文研究的特点。同时也指出,语文教学研究长期过分依赖教育学与心理学,而疏远语言学,实际上是不利于语文教学理论的建设的。所以,最后呼吁语文教学界要重视语言学原理的学习、借鉴与应用,在依赖于教育学与心理学原理的同时更接近语言学原理,尤其是关注对于语篇交际的探讨,并从其中寻找到真正科学化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