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美国掀起的“基于标准的教育改革”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巨大反响。我国在2000开始实行教育改革,随后着手研制各门学科的课程标准,作为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核心,指导教材编写、教学评估等工作的进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高中学考)肩负着对高中新课程改革落实情况和教学质量进行检查和监测,对高中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等功能。高中学考的定位是标准参照考试,理论上来说应该与课程标准具备良好的一致性。但是截至目前,我国并没有相关的专业评价研究机制,因此研究高中学考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选取陕西省2011年至2015年高中历史科目学业水平试题(以下简称高中历史学考试题)与2003年所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内容标准部分(以下简称《课标》)进行一致性分析。研究过程主要分为五个环节:首先,对国外主要的一致性的分析模式进行梳理和对比,最终确定选用美国威斯康辛教育研究中心研发的SEC模式作为本研究的分析工具;其次,借鉴SEC模式和布鲁姆认知分类学,结合《课标》确立二维矩阵(二维分别是内容维度和认知维度),并对《课标》进行分类和统计;第三,借鉴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认知水平划分对2011-2015年陕西省高中历史学考试试题进行二维分类和统计;第四,将《课标》的二维矩阵和学考试题的二维矩阵数据带入matlab软件,运用波特一致性分析公式计算一致性系数参考值和实际值;第五,对一致性结果进行分析说明。研究发现,2011-2015年陕西省高中历史学考试题与《课标》不具备显著一致性。在内容维度上,《课标》分布较为均衡,而学考试题则具有重点突出的特点,存在个别内容主题遗漏的情况。在认知维度上,《课标》和学考试题都以“记忆”和“理解”水平为主,对“运用”水平涉及较少,但在具体比例分布上略有变动。综合来看,学考试题与《课标》一致性有待提高。根据研究结果,我们针对提高《课标》与学业评价的一致性提出以下建议:(1)组建专业团队针对目前课程标准的不足进行修订和完善;(2)研发科学的一致性分析模式指导教材编写、教学评价的实施;(3)组建一支专业性强的命题队伍。文章从一个新的角度,运用新的方法和视角来分析当前陕西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与历史《课标》的一致性情况,为试题评价及课程各要素实施提供一种思路,同时根据分析结果针对提高学考试题和课程一致性提出一定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