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技术赋能的学习方式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是全面的,宏观至直接影响教育形态、教育理念,微观到引起课堂内教与学方式的改变,但从针对信息技术对教与学影响的国内外一系列实践研究来看,研究结果不尽相同。可见技术并不是解决教学问题的完美方案,其更需要的是在具体策略指引下发挥技术对教育变革的支撑作用。问题解决、协作与交流能力作为21世纪学习者的核心技能,愈发受到各中小学校的重视。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是让他们认识到问题解决过程和协作技巧的重要性。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及传授模式单一化,学生不能高效地获取信息;然而,随着数字学习时代出现的微课,一种以其多媒性、情境性及碎片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提升学习兴趣、促进信息理解。但目前的微课设计多数还是属于讲课型的视频课程,并没有针对不同课堂教学活动情境提供可适性强的学习模式。本研究是基于大量的相关文献研究,分析协作问题解决学习与微课的应用现状,利用微课的元素和特征构建微课支持的协作问题解决学习模式;并在此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微课支持的地理协作问题解决教学设计。这不仅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同时利用其情境性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形成协作技巧。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话语分析法对微课支持的协作问题解决学习模式应用效果进行评估,通过对活动过程的多维度分析来验证该模式的可行性。结果发现,微课支持的协作问题解决学习在基础教育中具有可行性,对小组协作技能的提升有正向的影响,且这种学习模式有效地提高了低学段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影响了他们在活动中的参与度。从学习模式的建立、案例设计,再到具体的应用实践,通过具体实践研究总结出了微课与具体教学活动相结合的模式,旨在帮助教师在数字学习环境下更有效地组织问题解决活动,提高中小学生对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和协作技巧的掌握,最终促进其学习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