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冯家山水库位于黄河二级支流千河下游,控制流域面积3232km2约占千河总面积的93%,是以工业、农业、城市供水为主,兼有防洪、发电、养殖等综合功能的大型水利工程,是宝鸡市区及关中西部主要的地表水供水水源地。如何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冯家山水库的水资源,研究其水质变化规律及其形成原因,对水库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实际条件,本文从冯家山水库水质、库底底泥污染状况和千河流域污染状况及其污染源调查三个方面着手,综合了解水库污染现状、分析水库污染来源及其污染物变化规律,以便为冯家山水库今后的管理和治理工作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根据2004-2009年冯家山水库水质监测序列分析得出,水库水质符合II类水质标准和饮用水水质标准。作者于2011年4月对冯家山水库进行现状调查,设置断面采取水样和泥样,检测结果表明冯家山水库的各水质指标沿流程呈衰减趋势,入库浓度最高,到坝前浓度最小。受径流量影响,汛期水质一般比非汛期好,且污染物浓度随径流量的增大而减小。用Kendall秩次相关方法检验,主要污染指标高锰酸盐指数和亚硝酸盐氮都存在明显的下降趋势,表明流域水环境与污染控制对水库水质保护有良好效果。根据底泥监测结果得出,冯家山水库底泥样品大多质地密实呈黄灰色,为粘质夹粉质粘土;Zn、Cr、Cu、Pb的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66mg/kg、17.19mg/kg、2.02mg/kg、14.70mg/kg,均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以内;Zn、Cr、Cu沿程分布规律较明显,随着水流沿程的净化和沉淀,底泥中的重金属含量呈减少趋势,在坝前的含量几乎是最少的。为进一步了解冯家山水库底泥的污染状况,本文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和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库底底泥重金属进行评估分析。结果显示,冯家山水库底泥地累积指数均小于0,基本没有污染,其污染顺序为:铅>铬>铜>锌;重金属潜在风险因子远低于轻微生态污染限值40,均属于无污染风险,各重金属元素风险程度依次为:Pb> Cr> Cu> Zn。冯家山水库保护良好,不准许直接向其排放污染物,因而库区主要污染物主要来自其汇流区域千河流域,因而对冯家山水库上游千河干流14个断面进行水质监测,采用单因子评价、水质综合评价与水质模糊评价方法进行全面分析评价,结果显示:千河整体水质较好。在综合评价中,大多数断面水质属于较清洁和清洁,只有四个断面水质属于轻度污染,它们是:千阳县生活排污口、大唐热电厂、陇县下游、千阳下游所在河段。在水质模糊评价中,上述四个断面水质也较差,其水质类别分别为:Ⅲ、Ⅳ、Ⅳ、Ⅲ。处于Ⅳ类水质的断面还有千河橡胶坝河段,但在内梅罗综合水质评价中属于较清洁水质。由此说明,几种水质评价方法得出结论大体一致,但仍有细微差别,采用水质模糊评价方法评价的断面水质污染较严重。以CODMn,Cr6+、氨氮为主要污染物进行分析,各监测断面平均超标倍数均处于负值,Cr6+、氨氮含量较少,CODMn相对来说较高,主要污染断面在3-7之间,即陇县至千阳段,三种污染物CODMn,Cr6+、氨氮的浓度比其他断面要大,CODMn在陈仓区浓度较高。通过对各污染物的自净规律分析,得出结论:Cr6+的衰减指数最大,CODMn次之,氨氮的衰减指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