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推销员之死》的犹太文化品性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b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初叶,美国的犹太裔作家开始成规模地登上美国文坛,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犹太作家群”。美国犹太文学已成为美国文学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美国犹太作家的成就令人瞩目,成为读者和文学批评者关注的一个焦点。虽然大多数美国犹太作家会主动回避甚至在文本中隐藏自己的犹太身份,但他们的作品却对犹太性进行了显性或隐性的呈现。 作为“美国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阿瑟·米勒在“美国犹太作家群”中无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作为一名犹太裔作家,阿瑟·米勒却在相当程度上隐藏和淡化了其作品中的犹太特征。虽然他在有的作品中对犹太要素进行了较为直接的运用和表现,比如长篇小说《焦点》(1945)以及剧本《维希事件》(1964),使人们在阅读这位以《推销员之死》而著称的作家的有关作品时,尚能感受到他的犹太背景,但就阿瑟·米勒创作的主导倾向而言,他的大部分作品很少给犹太身份以足够的重视。米勒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业已掩藏起了犹太身份,并消融到典型的美国化生活当中去了。这也正是为什么大多数评论者在评论阿瑟·米勒的作品时都忽视了他作品中的犹太因素,很少从这一方面来挖掘其作品的深意。 然而,从犹太文学的历史框架来看,阿瑟·米勒一方面显示了远离犹太传统、淡化犹太生活及犹太身份的倾向,另一方面他是以各种独特的方式对犹太要素进行了一定的消解和提升。这导致了犹太要素在他的作品中既显得缥缈不定,又以相当隐晦的方式固着在文本的深层,或散存在文本的某些方面,从而使其作品仍能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犹太感”,只不过这种“犹太感”常常是隐晦、曲折和不易为一般读者所感受到的。本文旨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挖掘《推销员之死》的犹太性: 其一,与米勒的大部分作品一样,父子冲突贯穿了《推销员之死》这部戏剧。该剧讲述了威利·洛曼一家三代的故事:威利和其父亲既是血缘上、又是精神上的父子关系,虽疏远却又异常牢固;威利和其儿子,尤其是与长子比夫之间的冲突构成了本剧或隐或现的主线。威利和比夫相互斗争着,绝望地要争取证明自己。通过分析发现,父辈与子辈之间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念以及他们对彼此的过高期望导致了他们之间的冲突。“父子冲突”的意义也不仅在于它的普遍性,而更在于它是社会进步的一种推动力。因此,透过这个看似普通的美国推销员的故事,我们可以窥视到这位美国剧作家所难以摆脱的犹太文化思维定式,即父与子冲突的文化母题。 其二,米勒并未在《推销员之死》中提及威利的民族,但威利通过哥哥本所了解的父亲早年生活的情景,颇似早期美国犹太移民生活的一个缩影;而威利也像是一个典型的漂泊流浪的犹太人,仿佛“美国梦”便是他的“耶路撒冷”。而且,从表面上看,该剧只是写威利·洛曼忙碌而艰辛的推销生活,但实质上阿瑟·米勒是把威利的商品推销与人格推销,把威利的现实性的自我推销与犹太人恒定的“民族推销”等复杂内容整合性地表现出来。推销员威利至死都未成功,却仍抱着实现其“美国梦”的幻想。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西方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推销”现状,也十分清晰的感受到犹太民族几千年来在世界各地寻找安身之地,让世人接受自己的“推销”的历史。这一典型的犹太历史要素的运用和呈现在这一文本中无疑是隐晦而又深刻的。 其三,阿瑟·米勒在其观念深层较为明显地将诸种矛盾、分裂的要素整合在一起,比如他将写实主义与表现主义、将幻想与现实、将过去与现在、将外在行为(时空意义上的流浪)与内在心理(情感意义上的精神流浪)等都较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也印证了犹太文化的悖逆与整合的特征。 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该剧犹太性隐性呈现的原因。自从他的长篇小说《焦点》发表之后,米勒便有意识地隐藏了他作品中的犹太性,因为他不愿意他作品中的人物成为被用来指责其固执的导火索。这可以说是一个社会原因。然而,更为主要的应该是文化因素和米勒自身的文化背景。作为在美国主流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一位作家,美国文化极大地影响了他的创作。《推销员之死》没有明显地表现出犹太文化特征,而是抹上了一层浓郁的美国文化色彩。另外,米勒将犹太文化与美国文化相结合,使该剧生发出了超越这两种文化的普遍性和形而上性,这也是很多人忽视其犹太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推销员之死》里隐含的犹太特质,表现了阿瑟·米勒作为一个犹太作家的独特思考以及反映出来的整个人类的困惑。作品彰显了犹太文化那挥之不去的魅力。
其他文献
对幽默的关注,国内外给予了很大的重视,进行了许多研究,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尤其是对言语幽默的探讨,可谓硕果累累。幽默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探究,国外主要集中在心理学和医学教学上
喜欢小人书的人,都会记得阎峰樵的名字。《破冰斩浪勇向前》《英雄民兵王寿波》《友谊深四海》《百宝箱》《大象搬家》《捕鲸记》等20多部经典连环画,都出自他手。如今,他已7
期刊
弗兰纳里·奥康纳(1925—1964)被公认为是继福克纳之后美国南方最杰出的作家。在病痛折磨中,她以顽强的毅力和勇敢的精神创作了全部作品:两部长篇小说和三十一篇短篇小说。去
用英语进行全球交流的方式越来越多地以电脑作为媒介。如何将电脑技术运用到外语教学课堂已经成为与中国语言教学改革息息相关的一个问题。本文主要探讨同步电脑媒体交流技术
本文拟用伽达默尔的现代阐释学中的游戏概念,探讨诗歌翻译作品中的模仿与再创造现象存在的意义。游戏概念在伽达默尔的代表作《真理与方法》中,是探讨艺术经验里真理问题的入门
期刊
从传统的文学评论角度来看,英国小说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它们分别是新古典主义时期,维多利亚时期和现代主义时期。本文在此基础上将英国小说分为“萌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