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 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新的课程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在这一理念指导下,针对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出现的问题,提出了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建议的提出,受到教育理论界与教学第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多方探讨,具备了一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但是对这一理念的理论来源,特别是在文本阅读阶段和课堂教学阶段对话怎样发生、如何发生、发生结果与意义,以及对话教学真正实施必须遵循的原则缺乏理论上的深刻认识,导致教学对话缺乏“对话”所应有的探究、转变、发展的开放本质。本文试图在后现代思潮影响下的后现代课程观的视野中来审视语文阅读教学,在理论上对之加以全面阐释。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后现代课程观视野中的阅读教学阐释。语文阅读教学实际包含文本阅读和课堂教学两个环节。后现代框架中的解释学从艺术作品的审美真理的特殊表现方式和艺术作品的审美真理的实现两方面阐释文本阅读应采取以理解为基础的对话与交流;后现代课程观则在对现代课程观的吸收与批判中提出课堂教学应是在公共对话的背景中以回归性反思为核心的自组织中最终实现对意义与真理的探求。其中文本阅读的对话性决定了课堂教学的对话性。第二部分:阅读对话教学的多维透视。自主阅读和体验阅读是阅读对话教学的前提,自主阅读是理念,体验阅读是自主阅读的最佳方式;隐喻性与描述性思维与表达方式是阅读对话教学的起点,隐喻性表达最切合体验的难以言说,描述性表达最适合体验的难以捉摸;以回归性反思与非线性转变为核心的自组织是对话教学的本质,二者决定了对话教学的生命活力与开放性;建构意义与建构自我是阅读教学对话的最终旨归,二者是交织的,因为一切理解都是自我理解,而自我理解即建构自我才是终点,是目的。第三部分:阅读对话教学的原则。教学原则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设计与运用起指导作用。在对话教学中,着重应贯彻主体性原则、时间性原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