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器件出现以来,集成电路的集成度按照摩尔定律增加,相应地,器件的物理尺寸按照等比缩小的原则不断缩小,SiO2作为栅介质的厚度不断缩小,特征尺寸在0.1μm以下的集成电路要求SiO2栅介质的厚度小于1.7nm。当SiO2的物理厚度减小到1.5nm时,栅电流将会急剧增加,高达1×10A/cm2。如此大的栅电流,将会产生很多严重的问题,如热稳定性、散热、寿命等问题,严重地影响着器件性能,使器件不能正常工作,以致限制了集成电路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正在利用介电常数较大的材料来代替传统的SiO2作为栅介材料,来减少隧穿电流。La2O3是一种新型的高介电常数的栅介材料,它的优良性能引起了微电子界的注意,但它的很多特性还有待于研究,其中最重要的是它的热稳定性和隧道电流。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1.在分析变角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原理和理论的基础上,针对栅介薄膜厚度测量的需要,引进了新的计算超薄单层厚度和多层厚度的计算方法,编写了变角XPS计算多层结构的处理软件。其计算结果与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的ARCtick软件的计算结果相比,有相同的准确性。本软件不仅仅能计算多层薄膜的厚度,而且能验证假定模型的正确性。这种算法和软件的实现对于MOS栅介质层的结构分析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对于微电子器件的结构研究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2.利用射频溅射镀膜技术在Si片上制备了La2O3膜,通过变角XPS分析和多层结构的定量计算,测得La2O3与Si衬底之间的SiO2层厚度为0.6nm。在O2中、700℃、10分钟退火,薄膜样品的SiO2层厚度增加得比较大,达2.1nm。在N2中、700℃、10~30分钟退火,薄膜样品的SiO2层厚度为1.2nm。在N2中退火处理的样品再次在O2中、700℃、10分钟退火,发现La2O3与SiO2层厚度没有发生变化,说明N2退火后SiO2界面层趋于稳定,比在O2中退火其厚度要小。在N2中退火处理有利于提高Si上La2O3薄膜的热稳定性,是稳定界面层的重要途径。 3.比较了WKB和精确解法计算栅介质隧穿电流的方法,精确解法在解决单SiO2层和WKB准经典近似有相同的结果,但是WKB不适合计算La2O3/SiO2双层栅介层的隧穿电流,而精确解法能精确地计算双层栅介质隧穿电流。首次用精确解法计算了La2O3/SiO2双层栅介质结构的隧穿电流。对比栅极注入和衬底注入隧穿电流,显示衬底注入隧穿电流要比栅极注入隧穿电流大1-2个数量级。在等效氧化层厚度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了几种不同的SiO2层厚度和La2O3层厚度结构的隧穿电流的大小,给出了SiO2层厚度和La2O3层厚度对隧穿电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