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晋诗集》校注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sident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晋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藏书家、刻书家、抄书家、校书家。其所藏书多达八万四千册,刻书达六百五十种,抄书达四百四十种,校书达三百种。在朝代转换之际,为保存、传播中国古籍作出了巨大贡献。此外,毛晋亦是一名学者、诗人,著有《毛诗陆疏广要》《诗余图谱补略》《明诗纪事》《汲古阁集》等。其中,《汲古阁集》分为《和古人诗》《和今人诗》《和友人诗》《野外诗》四集,前三集为毛晋倡和之作,第四集为杂诗。
  《汲古阁集》至今流传有两个版本,分别为清王振声校稿本、民国丁祖荫辑《虞山丛刻》本,此外,清康熙刻本《隐湖倡和诗》亦收录不少毛晋诗歌。经整理,发现清王振声校稿本对《汲古阁集》原稿中异体字等进行了校对,且对其中误字有所校改。《虞山丛刻》本除吸收王振声对异体字的校改,基本保留了《汲古阁集》原貌。《隐湖倡和诗》收毛晋诗虽少,但有六十二首诗是其它两个版本所没有的,且与两本重出的部分有不少异文。故而,本文以民国丁祖荫辑《虞山丛刻》本为底本,以清王振声校稿本、清康熙刻本《隐湖倡和诗》为校本进行校勘。毛晋诗歌涉及交游、古诗及典故等较多,故需进行必要的注释。
  毛晋诗歌内容丰富,有对日常生活的吟咏,有对家国命运的哀悼,有对藏书、刻书、校书活动的记载,还多有参禅问佛之作。其诗歌不仅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亦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明末清初的诗歌大都呈现出萎靡不振的风气,或因盲目复古而导致文学性不足,内容空泛。以钱谦益为首的“虞山诗派”打破这一僵化局面,为诗坛注入新的活力。“虞山诗派”以“灵心、世运、学问”的诗歌理论为创作宗旨,主张作诗要学习诸家之长而自成风格。毛晋作为“虞山诗派”的成员之一,其诗歌创作对“虞山诗派”的发展壮大起到了一定作用。毛晋诗歌创作以现实为依托,立于景物、人事等进行描写,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意志。在人事描写中,毛晋善用典故,以含蓄隽永的风格抒发自己的情感,展现自己对人生的追求。在对景物的描写中,善于用质朴简练的语言,于平淡之中生动反映其生活情趣与对自然的热爱。在对家国命运的哀叹中,毛晋又善以尖锐的笔调刻画平民百姓的生活状况,诗歌展现出沉郁顿挫的风格。毛晋的诗歌不仅是对生活的抒写,更是折射出了明清换代之际的社会生活面貌,且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虞山诗派”的诗歌创作。在现实意义上,毛晋的诗作不但可为“虞山诗派”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其诗歌内容涉及的藏书、刻书活动,还可为研究其藏书、刻书、抄书等积累材料;同时,毛晋一生交游广泛,这一情况在诗歌中得到了清晰的反映,故其可为研究毛晋交游提供不可替代的材料。通过整理毛晋诗歌,不仅为研究毛晋的文学创作、思想,而且为研究虞山诗派及明清诗歌创作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也为毛氏藏书、刻书、抄书及交游等提供了重要史料。
其他文献
格非,在20世纪80时代中后期,以先锋作家的身份出现在文学界,创作了大量以反叛传统、追求形式探索为鲜明特征的优秀实验小说文本。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现代化进程加快,文学界面临新的时代挑战。苏童、余华等先锋小说作家面对复杂的社会现状纷纷转型,格非作为其中一员,也未停下思考的脚步。他不断地探索与创新,创作出多部优秀的长篇小说。格非从中国传统文学中汲取营养,重新思考关于作者、读者、
学位
贾平凹是中国当代文坛一位重要的作家,特别是1990年代以来创作了多篇产生巨大影响力的小说,比如《废都》、《白夜》、《土门》、《秦腔》、《高兴》、《古炉》、《带灯》、《老生》、《极花》、《山本》等。贾平凹不仅童年时期有过痛苦的饥饿体验,而且还善于在小说中描写人的饥饿状态以及表现饥饿状态下人的言行、内心世界和灵魂挣扎。  本论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以饥饿研究视角分析贾平凹1990年以来的长篇小说创作,
学位
语言接触是人类语言发展过程中的常见现象,同时也是当今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语言接触是语言演变和发展的原动力之一,语言接触的研究,不仅涉及语言本体的研究,也会涉及到包含在语言接触中的人类文化进程的研究。但是传统的语言接触研究多集中在类型学差异较大的系统之间,对于类型学差异较小的语言接触研究尽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相对较为薄弱。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愈加频繁,语言接触的
学位
自杀是文学千百年来历久弥新的书写主题,被作家反复吟咏、抒写。1930年代,有不少作家都把自己艺术的目光投射、倾注于自杀书写,自杀者形象及其自杀行为成为很多作品的主人公与素材。据不完全统计,在1930年代文学中有近百部作品包含自杀书写,广泛涵盖了左翼、京派、海派、“战国策”派、东北作家群、台湾乡土小说等数大文学流派,见诸四十余位作家的小说创作以及多位剧作家笔下的话剧创作。当自杀书写在卷帙浩繁的文学作
莫言是中国当代文坛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其天马行空的想象、魔幻的感觉、汪洋恣肆的语言都为研究者所称道。他笔下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地体现着莫言的文学观、价值观,“高密东北乡”的女性更是魅力独具,诠释着莫言以生命为信仰的女性观念。“地母”与“女娲”是人类童年时期各种神话、传说中的母性定位,虽然在流传过程中各有出入,但无论哪种流传版本,其强壮、生殖与爱,代表同情、慈悲、安息,代表四季循环、土地、永恒
学位
安东尼奥·葛兰西(AntonioGramsci)是20世纪马克思主义杰出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民族—人民的文学”是葛兰西文艺思想的集中体现。本文以“民族—人民的文学”思想为研究对象,阐释“民族—人民的文学”思想的提出原因、思想内涵、思想特点以及影响。  葛兰西在研究拉布里奥拉的过程中接触到实践哲学思想,为“民族—人民的文学”思想奠定了哲学基础,在列宁的影响下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强大,并且在列宁的
学位
严歌苓以高超的叙事艺术创作了多部佳作,在当代文坛享有盛誉。论文借助叙事学的理论知识探析她的小说特色。  本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  绪论部分:一是阐明家庭背景、部队生活和留美经历等对严歌苓小说创作的影响。二是从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空间和叙事结构等角度,对严歌苓的小说叙事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和评价。三是指明本文的创新之处,如严歌苓利用“我”的身份差异形成互文性,借用固定式人物内视角实现了对
学位
丁惟汾(1874—1954)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风云人物,他不仅有功于革命,在学术上也颇有造诣。《方言音释》(以下或简称《音释》)乃丁氏集大成之作,全书旨在逐条逐词训释、疏解扬雄《方言》中的语词,注疏之突出特色在于“以音释义”,即以“声近义通”为原则训解字形、语义之间的种种关系,故“声训”是此著作训解词语的典型方法。因丁惟汾于政治方面多有事功,而其学术成就鲜有论述者,我们即从“声训”角度对《音释》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中,出现了一大批以小城镇为叙事背景的小说。小城镇作为不同于城市与乡村的独特地理空间,呈现出融合传统与现代两种不同文明的特点,具有兼容并包的多元文化特性。在以往的研究当中,这种城乡之间的小城镇叙事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描写小城镇人物与文化的文本处境尴尬且模糊。研究者往往将其归于乡土文学的范畴内进行解读,但小城镇已经呈现出不同于乡村的特质,且小城镇作为中国社会实际存在的空间实体,这一包
联绵词是一种特殊的汉语词汇,从古到今,很多学者都对联绵词进行过探究分析,综观前人的论述,各家对联绵词的界定和认识并不尽相同。在传统联绵词观念中,联绵词并不单指“双音节单纯词”,主要指那些在特定语境中结合较为密切、整体表意的词或词组。现代联绵词观念主要是指双音节单纯词,认为联绵词是不能拆开来解释的。现代也有一些学者对双音节单纯词的观念持质疑态度,认为联绵词主要来自于同义联合型的复合词,是可以分开训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