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中国的最大问题,而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然而,长期以来,在二元经济结构下,我国城乡资源分配极不公平,国家将有限的财力和公共产品大部分投向城市,形成公共产品供给的城市化倾向,结果造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结构失衡、效率低下、质量低劣等问题。这些问题已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现。从根本上讲,这些问题根源于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改革的滞后与僵化。为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而解决的关键就在于从体制上创新。本文从以下五部分阐明上述观点: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阐释了本文选题的由来与意义,概括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内容结构、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为理论分析部分。简要介绍了公共产品理论和农村公共产品理论的主要内容,着重阐述了公共产品的概念、特征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详细比较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不同模式,提出了多元供给模式具有更大的合理性,从而为全文打下了基础。第三部分在简要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意义、目标和任务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之间的差距,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三方面要求。第四部分深入探讨了目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未能达到上述三方面要求的内在原因,指出了其根本原因在于现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不完善。这种不完善表现在:城乡二元分割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体制、不完善的公共产品供给监管体制、农村公共产品主体单一和公共产品供给权责划分不尽合理。第五部分就如何重构和完善新农村建设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提出了一些设想: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建立充分体现农民意愿的公共产品供给决策体制,建立有效的公共产品供给监管体制,建立多中心的公共产品供给主体体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间公共产品供给权责体制,建立多元化的公共产品供给融资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