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洛伊德认为:“说到底,没有人会相信自己会死,换句话说,在无意识中,人人都确信自己长生不老。”自人类诞生以来,对永生的追寻就成了众生永恒的渴望,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想尽了一切的手段来实现对肉体的或是精神的生命的延长。从众多的关于追寻永生的神话中,我们看到了人类永生追寻的开端。神话之后,无数的文学作品中都记载了人类追寻永生的脚步。
本文运用比较文学中主题学的方法,对中西方文学中的永生主题进行梳理、解读,希冀能够管窥到永生主题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表现出的不同特质,并通过跨文化阐释的途径挖掘出中西方永生主题作品中所蕴含的共同的文化因子。
第一章:以荣格的原型理论为切入点,分析人类永生情结的产生及永生主题的由来。通过对中西方两则神话的解读,提出永生主题所隐藏的深层内涵。从文化的角度来说,人类是从自然的人进化为文化人之后,才有了死亡的观念,人类一旦同自然分离而成为文化的人之后,就永远无法回归到无知无识的“伊甸园”的状态中了,而对人类来说,文明的家园也不总是能让人感到满足的,所以人类只能在文化发展中无限的缅怀和追寻他们永远失去的“乐园”了。永生主题反复的出现反映的正是人类的这样一种“需要”,从生物学意义上说,这是一种趋生避死的生物本能的外化形式。从人类的精神层面上来说,人类用永生这一主题反复的表达着某种带有永恒性、相通性的精神的内容。
第二章:首先通过枚举中西方神话中追寻永生者的形象,概括出作为领悟模式的永生主题所包含的两种表现形式:摆脱时间的羁绊和潜入循环的时间。然后从比较视域出发分析作为再现模式的永生主题在中西方文学中的不同表现。社会环境的差异,文化传统的不同,生活方式的区别使得永生主题在后世文学中有了不同于神话的更多的差异和分歧,但是殊途同归,中西方永生主题有着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战胜死亡,用我们终会腐朽的生命之躯来追求一个永恒的生命存在,这其中又蕴含着文明发展的历程中人性与文化的悖谬。
第三章:研究永生主题独特的现代意义。现代人对于永生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思考。现代作家直接将死亡推置到读者面前,让死亡的现实来启悟我们对生的理解。存在主义学者们则将对永生的思考融入他们对存在的阐释之中。在现代社会虽然我们有了更多的追寻永生的途径,但是只要人类存在,关于生与死问题的思考就不会停止,人类对于永生的困惑就不会停止,同样人类对于永生的追寻也不会停止,永生主题也会在文学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渗入新的内涵,带给我们新的启示。
纵观人类追寻永生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从古至今,任何一种对永生的追寻都如西绪福斯推向山顶的石块一样,最终都无情的滚落到山脚下。但是正如加缪所说,西绪福斯是幸福的。一直孜孜不倦追寻着永生的人类也是幸福的。本文正是通过发掘永生主题的现代意义,希望可以达到一种对人类文明进程中存在的矛盾与出路的更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