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采用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的方法,对唇裂患儿术前术后鼻部及唇部的美观性和对称性进行评价分析,从而评价改良上三角瓣法应用于单侧唇裂患儿手术治疗的实用性和优缺点。 方法:研究对象为2007年1月-2016年9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科住院采用改良上三角瓣法手术治疗的30例单侧非综合征性唇裂患者。改良上三角瓣法是将Millard法术式中的健侧鼻小柱点转移至患侧鼻小柱根部,定点宽度根据鼻孔大小而定,此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去除了Millard术式中的8点,这样就少了一条横行的瘢痕,术后美观效果好。其次就是没有了患侧鼻底下的切口,改成充分锐性分离口轮匝肌,将分离的患侧口轮匝肌与健侧经过复位的口轮匝肌对位缝合。术前和术后一周对患者术区进行照片采集,采用主观评价法加客观评价法对术区照片进行评价分析。主观评价法是使用的VAS评价系统进行评价,客观评价是指客观测量值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最终确定有无统计学差异。 结果:主观评价结果:上唇及鼻部术后主观评价指标显示除上唇瘢痕、人中凹形态、人中嵴对称性外,其余均值均达到了8.0,已达到比较满意的效果。由于术后照片采集时间为术后一周,此时患儿唇部伤口瘢痕还未淡化,肿胀仍未完全消退,因此术后的瘢痕比较明显,人中凹形态欠佳。并且此种方法未对鼻部畸形进行一期的矫正,所以术后的鼻部畸形未得到明显的改善,人中嵴的对称性欠佳。客观评价结果:单侧唇裂患者鼻唇部术前呈现明显的不对称畸形,采用改良上三角瓣法修复单侧唇裂在修复患侧唇部的裂隙的同时也使上唇的组织发生轻微的移动。术后健患侧鼻唇部对称性升高,但未能达到完全对称的效果,唇部术后对称性明显强于鼻部对称性,因为该术式术中仅对患侧鼻翼基底部的裂隙进行修复,但未对鼻部的整体结构畸形进行矫正,所以鼻部未能达到较高的对称性,鼻部的畸形有待于二期手术的矫正。由于术后一周红唇部肿胀未消退,影响统计效果,因此红唇厚度这项指标不具备参考价值,红唇部的评价应增加随访时间。 结论:改良上三角瓣法修复单侧唇裂可以使整个唇部达到一个良好的外形整体美观协调的效果,术后健患侧唇部外形基本对称,上唇形态恢复相对自然且鼻底瘢痕较少。因为这个方法没有做患侧外鼻畸形的矫正,术后鼻部畸形未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有待二期修复。此外,因为样本数据较少,如需更加客观有效的评价这种术式,后期应增大样本含量及术后追踪时间,本术式的远期临床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