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南地区绿色乡村住居建构研究——以大连庄河乡村住居建构为例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kln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乡村住宅建设量大面广,目前农村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期”,正在一定程度从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向集约化、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转变,建设和谐发展的新农村已迫在眉睫。但是,现在的乡村住宅建设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如能源和资源的消耗量大、舒适度低、对日益恶化的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大等等问题,人们开始认识到与环境共融的住居才是未来乡村住宅的发展方向。然而我国在绿色建筑研究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缺点,实践太少,且在观念上也有一定的误区,许多建筑师认为建筑节能只是在材料和构造上采取一定的措施而已。 本文选择建构作为乡村住居营造的一种观念,笔者认为,建筑师应关心建造、关注建筑本质,充分发挥乡村住居的价值,而不是简单机械地整合和平衡现代与传统,人工与自然的关系,建筑师应主动将主观智慧与客观物质世界取得互动,营造出融洽的人居环境。生态建构是建筑节能成败的关键。 全文共分六章,其中第四章与第五章是本文重点部分。 第一章绪论部分提出本文的具体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明确研究过程与方法以及课题研究的现状。 第二章在廓清建构学、住居学、批判的地域主义、绿色建筑的理论背景和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一些建筑师的相关建筑理论和实践活动。 第三章是对辽南庄河地区传统乡村住居基本情况的调研与分析,首先分析庄河地区的自然与社会环境,进而对该地区的乡村住居现状及其形式类型进行研究与分析,最后对该地区乡村住居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第四章对辽南地区乡村住居营造方法进行了探讨与推衍. 第五章针对庄河地区某一地块的具体情况,运用建构的观念以及前期研究成果,进行模型建构,以验证该观念在实践中的可行性。最后进一步对乡村住居生态建构方法进行总结,并对中国未来乡村住居的发展情况加以展望。
其他文献
本课题来源于导师李百浩教授负责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史(1840-1949)以及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中国近代城市规划范型的历史研究,属于广西
随着现代城市生活的提高,人类对环境意识加强,使水体、绿化等自然要素在城市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城市水体公园的规划建设也越来越普遍。所谓湖泊型城市水体公园,是指依托城市较大型
消费社会是继工业社会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它对当今世界的最显著影响就在于消费文化的全球性扩张。在欧美、日本等步入消费社会的国家,消费活动及其文化已成为促进城市空
总体城市设计是在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大趋势、以及中国高速城市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正蓬勃兴起的一种新的规划设计类型,然而,在具体实践开展的过程中,却存在诸多的问题与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在众多城市发展建设中,地域文化和历史特征、城市属性随之现代化的步伐而湮灭,城市特色逐步消失。如北京新区望京,要是没有广告路牌的识别系
城市空间结构一直是城市规划学科研究的核心,地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生态学等相关学科也均从不同角度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我国城市的空间结构在共有国际城
当今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一日千里,城市区域化及区域城市化趋势明显,大城市都市区逐渐形成,城市地域空间形态及规模发生巨大变化。中国大城市选择何种空间发展模式去应对发展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瞬息万变、信息知识唾手可得,关于“图书馆建筑终将走向死亡”的说法此起彼伏。这时,在高校图书馆中一种集空间、资源和服务
全球化使得城市固有的物质形态与空间结构发生了极大地改变,产生了如“千城一面”、地域文化及传统生活的消亡等问题。使得城市已不再是人们记忆中熟悉的故土和精神寄托的家园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冲突造成了自然环境、人居环境的恶化,迫使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提出,使建筑师开始思考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