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8月24日,国务院正式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完成了下一阶段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方向的顶层设计。到2020年,大部分地市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任务是使大多数的国有资金集中到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以及基础设施与保障民生等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各地市在其十三五规划方案当中都将明确国有资本改革的总体目标,其中以资本为导向的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成为最鲜明的特点,不同类别的国有企业开始实行不同方向的改革策略。由此,各地市国资委开始了新一轮的符合自身特色的国有企业改革,在即将到来的大范围内国有企业进行分类改革、分类发展、分类监管、分类定责、分类考核的背景下,本文结合北京市国资委对下属国有企业进行分类监管和分类考核的经验,改进了原有的国资委对所有下属国有企业进行考核时“一刀切”的评价体系,使用相关分析法、KPI分析法等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增减相关指标,使用熵值法和AHP(层次分析法)等定量和定性的方法修正相关权重,在原有体系基础上提出适用于竞争类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为今后引导竞争类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借鉴。本文首先介绍了与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相关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然后回顾了我国每个历史经济发展阶段所使用的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梳理了各个经济时期绩效评价方法的特点;其次通过分析未来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方向和当下改革热点,并结合北京市国资委对其下属企业进行分类和分类绩效评价的相关经验,提出了总体适用于竞争类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的改进思路,系统分析了改进时要注意的关键问题:最后结合历史经营数据以及下一个经济时期的改革发展任务,对原有的笼统评价体系进行改进,提出了监管者视角下竞争类国有企业进行统一考核时应该使用的绩效评价体系。由此,为其他地市进行竞争类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改进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