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礼记·乐记》看先秦乐俗观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61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礼记·乐记》是中国先秦时期乐论思想的集大成者,其丰富的乐俗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历史影响。本文试从历史民俗学的角度切入,分析《礼记·乐记》中所体现的先秦乐俗观念。 本文总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主要描述先秦礼乐文化背景,根据社会形态以及礼乐文化的发展状况,将先秦时期礼乐文化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进行论述,即礼乐文化的发生期、繁荣期和变革期。发生期指的是原始社会时期,这一时期的礼乐形态具有自发朴素的特征;夏商直至西周是礼乐文化的繁荣期,经过夏商的发展和西周初年的制礼作乐,礼乐文化于西周时期达到顶峰;春秋战国时期是礼乐文化的变革期,以西周为代表的雅乐体系衰落,出现礼崩乐坏的局面,新乐得以蓬勃发展。 第二章对《乐记》进行文献学的研究,本研究集中在两方面:首先,系统梳理前人关于《礼记》的作者与成书年代、《礼记·乐记》的作者与成篇年代的观点,认为应该将《礼记》和《礼记·乐记》的成书看成是一个过程,其间并不排除某些杰出人物所起的作用。其次,分包含在《礼记》中的注疏本和单独刊行的《乐记》注译本对《礼记·乐记》的版本进行了考据。 第三章分析《礼记·乐记》中关于音乐民俗的记述。《乐记》认为,乐产生于人心对于外物的感触,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是人心愉悦的表现,是圣人之“德”的外在表现。在乐俗关系上,《乐记》的论述主要集中在观乐以知俗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两个方面。 第四章主要总结《礼记·乐记》所反映的先秦乐俗观念。先秦时期的乐俗观带有很浓的政治色彩,强调“声音之道,与政通矣”,“乐”与“政”、“俗”之间关系密切,互相影响;先秦乐俗观还有很明显的伦理取向,认为“乐者,通伦理者也”,不仅音乐内部有“声”、“音”、“乐”的层级之分,乐与外部社会等级之间也存在着对应关系;先秦乐俗观非常强调乐之“中和”,并且将乐之“和”与礼之“节”并列而举,共同完成移风易俗的教化任务;乐与天地四时的关系,是先秦乐俗观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认为乐乃“天地之和”,将五音十二律与四时节令相配。以上四者共同构成了先秦时期的乐俗观,对后世影响深远。
其他文献
日前,由武汉市十佳新闻工作者、《长江日报》记者朱建华撰写的探析融媒体时代报业转型的专著《传播力+的风口》,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该书还被纳入人民日报学术文库。《传
2013年1月14日,吉林省桦甸市夹皮沟镇老金厂金矿因井下输电线路起火导致一氧化碳中毒,井下57名矿工安全升井19人,受伤28人,死亡10人.在这一连串冰冷的数字背后,是多年来依赖
夕昌藏族社区的变迁是全方位的,变迁首先体现在生产方式上,生产方式的变化又导致了夕昌藏族人在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乃至价值观念等的其他社会文化变化。夕昌藏族村落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情节犯在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中占很大的比重,但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说,对这个问题进行系统论述的文章还比较少,同时研究的前提和理论上的分歧也比较大。司法实践中情节犯在案件之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作为联合国历史上通过的第一项指导国际反腐败斗争的法律文件,极大地推动了国际反腐败事业的发展,为世界范围内合作打击腐败犯罪提供了一个更为有效的法律
期刊
政府雇员制度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西方国家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是西方国家在对传统公共行政的改革中探索出来的人事行政制度的新模式。在信息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传
2011年1月1日,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开始正式实施。2011年7月1日,《社会保险法》开始正式实施。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务体系。”201
近年来,新疆大力推行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工业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逐步形成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集群,工业生产能力大大提高.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新疆2010年城镇化率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