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隐喻和转喻的研究最早可以追述到亚里士多德时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隐喻和转喻只是当作增强语言美感的修辞手段。随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认知语言学的兴起,认知语言学家把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手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深入,转喻逐渐成为了语言学家们研究的热点话题。传统的转喻观认为转喻是在两个互相联系的事物中,用一事物的名称来指代另一事物。现代的认知转喻观则认为,转喻是一种认知过程,是人类基本的思维方式。本文对传统的转喻观和认知转喻观进行了对比,认为两者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相对于传统的转喻观,认知的转喻观在研究转喻的本质和分类上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本文拓宽转喻的研究范围指明了方向。本文在分析前人有关转喻的研究基础上,指出转喻从本质上说具有符号和认知的特征。和隐喻一样,转喻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的方式。转喻以指代作为形式,以毗邻和因果关系作为基本的条件。随着对转喻本质的认识的深入,笔者认为转喻具有更广阔的认知解释力。转喻作为一种认知机制,能够充分地解释语篇中的衔接与连贯,将对语篇衔接与连贯的解释纳入一个更加简洁、统一的模式。本文旨在根据Radden和K(?)vecses的转喻理论和Al-Sharafi的语篇转喻理论,构建语篇转喻的认知符号模式,用来阐释语篇中的衔接和连贯,从而深化对语篇转喻的认识。本文共六章。第一章为导言,介绍了本文的理论基础、研究目的和基本框架。第二章首先回顾了传统修辞学和认知语言学的转喻观。传统修辞学认为转喻只是一种修辞手段,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惯用的语言方式。认知语言学则认为转喻是基于人们经验的概念性认知方式,转喻思维和交际是日常交际中的一种普遍现象。隐喻研究和转喻研究总是紧密联系的,因此本章也对两者进行了比较。第三章在Radden和K(?)vecses转喻理论和Al-Sharafi语篇转喻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语篇转喻的认知符号模式。本章首先阐述了转喻的符号学和认知特征,归纳了转喻包含的语言、概念和本体三个领域的性质,接着讨论了用转喻来阐释语篇衔接和连贯的可能性,提出了语篇转喻的认知符号模式。第四章在前一章提出的语篇转喻的认知符号模式的基础上,以Halliday和Hasan的衔接模式为框架,从转喻的角度阐释了语篇的衔接机制。转喻作为一种衔接手段,主要表现于语言层面,同时也体现在概念和本体世界中。第五章将语篇转喻的认知符号模式与图示理论的五个认知结构相结合,从转喻的角度阐释了语篇的连贯机制。语篇的连贯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体验,所以转喻作为潜在的连贯手段,主要作用于概念和本体世界。第六章为结束语。本文通过分析论证,认为转喻既不只是语言形式上的指代也不只是概念上的指代,而是在语言、概念和本体三个领域中起作用。转喻以指代为形式,以毗邻和因果关系为基础,可以更充分地解释语篇的衔接和连贯。转喻的认知功能以及对语篇的认知理解进一步证明了转喻是人类认识世界和人类思维本身的一种有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