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100年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呈现出日益专业化和交叉化的复杂趋势。与之相应,作为对科学技术进行哲学反思的科学技术观也出现了多元化的图景。人们对于科学技术的不同理解凸显了科学技术观问题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虽然,众多思想家对于科学技术的理解不尽相同,但是大体上可以分为科学主义的科学技术观和人文主义的科学技术观两类。 循着科学技术观的发展轨迹,论文选择了科学主义科学技术观和人文主义科学技术观作为研究对象,在简要概括科学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20世纪几种有代表性的人文主义科学技术观演化的现代进路问题。围绕这一主题,论文不仅对各种人文主义科学技术观的主要观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而且还对不同的科学技术观的贡献和局限作了分析和评说,对不同科学技术观的共性与特性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对科学技术观演进的总体特点进行了提炼,对人文主义视野下科学技术观的重建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主要从以下几部分展开论述: 第1章“科学主义科学观”在对科学主义科学观产生的时代背景进行追溯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科学主义科学观的主要形态:实证主义、马赫主义和逻辑经验主义的主要观点。并对科学主义科学观的贡献与局限作了评价。科学主义科学观强调科学世界与人文世界的截然二分,忽视了科学与人文文化的关联及科学本身的人文意义和人文价值,从而导致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分离。 第2章“现象学科学观”重点讨论了胡塞尔的“欧洲科学危机理论”和“生活世界理论”。胡塞尔对欧洲科学危机的讨论源起于他对欧洲文化危机或欧洲人性危机的反思,他通过对古希腊理性主义精神及其异化的反思,进入到了对作为欧洲危机突出表现的科学危机的批判,从而找到了引发欧洲危机的直接根源——科学主义科学观。在胡塞尔看来,由于自然科学遗忘了自身的意义基础——生活世界,才导致了欧洲科学危机的出现。因而要想找到科学在生活世界中的逻辑自明性并拯救欧洲危机,就必须运用现象学方法对生活世界进行还原,要去追溯日常生活世界的发生学起源,走一条回归生活世界之路。 第3章“存在主义科学技术观”主要讨论了海德格尔的科学技术之思和雅斯贝尔斯的科学技术观。存在主义者反对科学主义科学观将科学视为人类唯一真实的世界图景,主张将人作为反思科学技术的中心,关注科学技术对人存在状态的影响,寻求拯救现代科学技术危机的出路是存在主义科学技术观的主要理论旨趣。其中,海德格尔通过对科学技术“纵向的”、历史性的分析,来揭示现代科学技术的本质,进而过渡到对现代科学技术“思”与“诗”的超越。雅斯贝尔斯则通过“轴心期”理论对古代科学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做了历时性的比较研究,从而阐释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生成、本质、影响、限度与超越等问题。 第4章“社会批判主义科学技术观”主要讨论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科学技术批判理论。注重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审视和批判科学技术,将科技异化现象置于整个社会生活系统中加以考察是社会批判主义科学技术观的一个突出特点。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试图通过对科学技术的社会批判和对工具理性的全面审视找到一条救赎技术化统治的途径。其中,马尔库塞主张通过科学技术自身的革命来走出技术化统治的困境,而哈贝马斯则认为只有建立一种关于技术的民主对话机制才是唯一的出路。 第5章“后现代解构主义科学观”主要讨论了福柯的科学知识—权力观和利奥塔的后现代科学观。将科学视为一种话语实践,一种语言游戏,把科学和权力联系起来,致力于解构科学知识的权威地位是后现代解构主义科学观的主要思想进路。其中,福柯采用了知识考古学和谱系学的研究方法,通过重新诠释知识史、思想史和科学史,提出了一种与传统科学认识论截然不同的科学知识—权力观,从而对科学与权力的共生关系做了深刻的反思。利奥塔则着重考察了当代西方社会中的知识状态,通过运用语用学的观念和方法解释了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变异和文化症状,并深入论证了作为西方文明维系网络与认知基础的“元叙事”的衰竭以及因此产生的科学知识合法性问题。强调知识的“不可通约性”和重视不同语言歧见的后结构主义观念是利奥塔后现代科学观的理论基点。 第6章“人文主义视野下科学技术观的重建”是本文的小结。主要讨论了以上诸种科学技术观的演化轨迹和重建科学技术观的人文情怀两个问题。该章认为,现代科学技术观的演化体现了一种向生活世界回归的趋势,而此生活世界既不是科学主义科学观所描绘的单纯的“知性”世界,也不是人文主义科学技术观所刻画的“意义性”世界,而是具有人文情怀的知性与意义性相统一“现实的生活世界”,只有在多元而又具有合理规范的实践中人类才可能确立恰当的科学技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