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放化疗后食管良性狭窄的相关分析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同步推量加速调强放疗(simultaneous modulated accelerated radiotherapy,SMART)联合化疗治疗食管鳞癌后食管良性狭窄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纳入2012年8月至2018年1月于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接受SMART联合化疗的65例患者,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CT影像上未见明显食管肿块及无明显淋巴结肿大压迫食管,随访≥6月肿瘤区无复发。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在CT增强扫描图像上测量肿瘤纵轴长度、食管壁厚度及周在性,在放疗计划系统测量肿瘤体积、66Gy等剂量照射体积及54Gy等剂量照射体积,在治疗前至治疗后所有食管吞钡造影图像上测量食管狭窄率,记录随访时患者的进食情况。观察患者治疗后食管狭窄发生情况及探索其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及秩和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s回归及线性回归模型。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
  结果: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是62个月(17-82个月)。全组患者治疗前至治疗后狭窄率呈现下降趋势,治疗前至治疗后1年食管狭窄率均值由72.0%逐渐降至46.5%,狭窄率均值于治疗后9个月趋于稳定,治疗结束后各时间点观察到狭窄率波动范围较治疗结束时增大。患者治疗结束后3、6、9、12、15、18和21个月7个时间点食管良性狭窄率峰值发生的比例分别是24例(36.9%)、20例(30.8%)、11例(16.9%)、6例(9.2%)、3例(4.6%)、1例(1.5%)和1例(1.5%),患者在食管良性狭窄率峰值时的进食情况为普食35例(53.8%),半流质26例(40%),流质4例(0.62%)。按照RTOG晚期放射损伤评分标准,0-1级分为普食组,≥2级分为非普食组,狭窄率ROC曲线结果示AUC=0.811(95%CI:0.705-0.917,p<0.001),狭窄率最佳截断值为58.2%,将狭窄率>58.2%(31例)定义为良性狭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周在性(p=0.002)、肿瘤纵轴长度(p=0.025)及患段食管厚度>1cm的CT层数(p<0.001)与放疗后食管良性狭窄具有相关性。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周在性和患段食管厚度>1cm的CT层数为食管狭窄的发生独立危险因素,OR值(odds ratio)分别为3.175(95%CI:1.023-9.857,p=0.046)和1.145(95%CI:1.038-1.263,p<0.001),即完全的食管环周侵犯发生良性狭窄的危险比侵犯食管环周大于1/2而未达全周者增高3.175倍,患段食管厚度>1cm的CT层数每增加1层,发生良性狭窄的危险将增加1.145倍。同时对以上三个因素与狭窄率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周在性和患段食管厚度>1cm的CT层数与狭窄率存在线性关系,回归系数分别为9.078(95%CI:1.284-16.872,p=0.023)和0.769(95%CI:0.150-1.388,p=0.016)。两组患者在5年OS及LRFS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72和0.062。
  结论: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后食管狭窄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同时也会发生良性狭窄,其发生率随着周在性和食管壁厚>1.0cm时的CT层数的增加而增加。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内界膜剥除及其联合内界膜覆盖对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 IMH)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的裂孔闭合率、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提高情况,分析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预后情况。  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对照研究,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汕头国际眼科中心收治的IMH患者76例76眼为研究对象
学位
学位
研究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定量分析视网膜色素变性外层视网膜条带长度、光密度及厚度在感光细胞凋亡过程中的改变特征及其与视力预后的相关性。  研究方法:获取22例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22只眼及30例正常人30只眼的黄斑中心凹的水平扫描层面的OCT图像。利用ImageJ软件以5像素为宽度连续测量得出全层视网膜的纵向反射曲线。椭圆体带及嵌合体带的长度为鼻侧及颞侧该条带对应波峰消失处之间的距离。椭圆体带及
目的:研究开发基于深度学习的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及分级的智能辅助检测模型,并评估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方法:本研究选取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JSIEC)的高血压患者及正常人的眼底图像。采用Wong-Mitchell分级,将病变分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经过人工标注后,分别建立二分类(正常和轻度vs中度和重度)及四分类(正常、轻
学位
学位
恶性肿瘤是当今世界上最常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然而肿瘤的发生机制尚且不甚明了,阐明其发病机制一直以来都是肿瘤研究的重要方向。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肿瘤细胞的本  身和生物体所处的外部环境,在细胞遗传、基因突变以及化学、物理、生物等致癌因素方面对肿瘤生成进行了大量的、深入的研究。随后研究者逐渐发现,肿瘤细胞在生物体内所处的微环境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了重要地角色,从此肿瘤微环境的研究成为揭示肿瘤发生的
学位
目的:描述中青年高度近视眼的眼底特征改变及其相关性因素的分析。  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回顾性研究,将2012年11月-2018年3月期间在汕头国际眼科中心视光科就诊的年龄≥18岁,近视屈光度≤-6D的近视激光术前的381名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散瞳验光、裂隙灯检查、以黄斑为中心、45°后极部眼底彩照及角膜地形图及眼轴检查。用ImageJ软件对所有患者的眼底彩照进行绘制,测量眼底视盘面积、视盘最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