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酒精性肝病(ALD)在我国是比较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其发病的主要原因与大量饮酒有关。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使得治疗酒精性肝病的药物在不断地被研发。目前酒精性肝病总体治疗机理仍多属于营养能量支持、加快乙醇及其代谢物的分解、对症治疗及抗氧化等。这些治疗方式相对来说比较单一。徐春军教授,师从于著名肝病大家关幼波教授,从事中医药防治肝病工作近30年,在酒精性肝病的诊疗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临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酒精性肝病(ALD)在我国是比较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其发病的主要原因与大量饮酒有关。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使得治疗酒精性肝病的药物在不断地被研发。目前酒精性肝病总体治疗机理仍多属于营养能量支持、加快乙醇及其代谢物的分解、对症治疗及抗氧化等。这些治疗方式相对来说比较单一。徐春军教授,师从于著名肝病大家关幼波教授,从事中医药防治肝病工作近30年,在酒精性肝病的诊疗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丰富。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个性化诊治,不同的病人有不同的诊疗手段,而且中医药在酒精性肝病的诊疗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需要进一步的发掘。许多肝病大家对酒精性肝病的诊疗也有着独到的见解,先辈们的诊疗经验对于我们后辈来说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需要我们去进一步的继承和发扬。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整理徐春军教授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相关医案资料,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以及数据挖掘方法,总结、分析徐春军教授在酒精性肝病方面的临床用药规律以及其诊疗经验、学术思想,以期能够为酒精性肝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研究方法:本次研究收集徐春军教授诊疗酒精性肝病的相关文献资料,纳入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徐春军教授初次诊治并开具处方的100例患者,对医案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整理医案与文献,并建立徐春军教授治疗酒精性肝病的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临床流行病学方法等多学科研究方法,分析研究数据库的资料,对徐春军教授诊治酒精性肝病的医案进行整理,系统地总结其学术思想及其临床用药规律。研究结果:本研究纳入的10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中,性别统计分析数据显示,男性就诊频次为100次,女性就诊频次为0次。在对年龄的分析统计数据中显示,就诊频次最多的年龄段为60-69岁,频次为37,占总比37%,50-59岁年龄段就诊频次为32,占总比32%,40-49岁年龄段就诊频次为18,占总比为18%,就诊频次较少的年龄段分别为30-39岁,频次为9;70-79岁,频次为4。将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按频次高低进行排列,频次在前十的症状分别为为胁痛、乏力、小便不利、腹胀、纳差、眠差、水肿、口干、胸闷、口苦。根据舌质的相关数据统计分析,按照出现频次从高到低排列分别为:舌淡、舌黯、舌红。在对舌苔的相关数据统计分析中显示,按照频率出现高低,前三者依次排列为:苔白、苔黄、苔滑。在对脉象的统计分析中显示,按照出现频次高低排列,前三者依次为脉弦、脉沉、脉细。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将所有患者的辨证分型分为肝胆湿热证、气虚水停证、肝郁脾虚证、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根据数据分析统计,肝胆湿热证出现频次最高,为30;其次是气虚水停证,频次为27;再次是肝郁脾虚证,频次为22;然后分别是气虚血瘀证,频次为21,气滞血瘀证,频次为5。中药分析结果显示徐春军教授所用的150味中药中,根据使用频次高低,将排名在前十位的中药依次列出,分别为:白术、泽兰、金钱草、黄芪、白芍、当归、赤芍、酸枣仁、茵陈、广藿香。对药物的性味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按频次高低进行排列,前三者依次为微寒、微温、平性。在药物五味数据分析统计中,按频次高低进行排列,前三者依次为甘、苦、辛味。根据药物的关联分析归纳出徐春军教授临床上最常用的药对为金钱草、白芍、赤芍、当归、泽兰、黄芪、酸枣仁。与肝胆湿热证关联性较大的中药按频次高低依次排列为:金钱草、赤芍、广藿香、垂盆草、茵陈、黄芩。与气虚水停证关联性较大的中药按频次高低依次排列为:黄芪、白术、酸枣仁、泽兰、当归、赤芍、茵陈、阿胶珠、防己、泽泻、水红花子。与肝郁脾虚证关联性较大的中药按频次高低依次排列为:白术、白芍、金钱草、泽泻、葛根、黄芩、枸杞子。与气虚血瘀证关联性较大的中药按频次高低排列依次为:黄芪、泽兰、白术、酸枣仁、当归。与气滞血瘀证关联性较大的中药按频次高低排列依次为:当归、泽兰、黄芪、白术、金钱草、酸枣仁、白芍、泽泻、茯苓、白花蛇舌草、白茅根、党参、广藿香、赤芍。结论:本研究通过对徐春军教授治疗酒精性肝病患者的医案分析,得出其部分用药经验:一是谨守病机,二是以治病之要当先解酒毒、治病之要义在活血化痰、治病之根本在补益正气三方面为治则。本次研究为徐春军教授在治疗酒精性肝病方面提供了客观数据上的支持,能够在青年医者群体中传播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也为酒精性肝病的诊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利于造福患者。
其他文献
目的:系统梳理“六经”开阖枢理论的源与流,探究其基本内涵与外延,阐明三阴三阳、气机运动、标本中气等理论与“开阖枢”理论的关系;利用“开阖枢”理论对《伤寒论》太阴病方证进行系统的解读,探讨“太阴为开”与足太阴脾、手太阴肺的关联;基于“太阴为开”理论,探讨陈明教授治疗泄泻与功能性便秘的用药规律,以期对中医临床更为贴切的运用有所裨益。方法:1对“开阖枢”理论的字义、文义、医理进行考究,探究“开阖枢”理论
目的:本研究基于系统层次理论,通过考察《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汉代中医学著作,明确汉代中医学理论中存在的“天—人—脏腑经络”三级结构,并在此基础之上探讨其在汉代中医学诊断与治疗中的具体应用。方法:本研究在对汉代中医文献研究的基础之上,采用系统层次理论的基本思想方法,类比“环境—系统—子系统”的三级系统,考察汉代中医学理论中的“天—人—脏腑经络”三级结构,明确天、人、脏腑经络三个级别之间
背景:锻灶下灰见于《金匮要略》鳖甲煎丸方中,其处理方法为用酒浸锻灶下灰,再煮鳖甲,绞汁纳药末作丸。历代医家大都认为以“锻灶下灰”制得的鳖甲煎丸具有更好的药效功能,因此,后世对于锻灶下灰处理方法的记载大都遵照原方,以“锻灶下灰”煮鳖甲的方法一直沿用到清代。随着炼铁技术的发展和家用炉灶的改造,古代的锻灶下灰已不可复现,现代的锻灶下灰和釜脐墨,不再是古代锻铁炉灶中的锻铁灰或家用炉灶的釜脐墨,而现代的锻灶
目的:1.深入研究“脾”“意”“脾藏意”内涵。2.研究温胆汤对高脂饮食诱导的aMCI模型大鼠的作用机理。3.探索“脾藏意”的现代科学内涵。方法:1.理论研究: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在“中医经典知识挖掘与传播”平台将《黄帝内经》中“脾”与“意”的相关条文全部提取出来,并通过平台进行提炼,归纳得出“脾”与“意”的相关内涵,进一步完善“脾藏意”的研究,归纳总结“脾藏意”的内涵。2.实验研究:将SD大鼠随机
本论文主要包括文献综述及临床研究两部分内容。文献综述:本文回顾了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的研究进展,对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定义、发病机制、影响因素、评估方法和治疗方法等进行综述。低位前切除综合征以排便异常为主要表现,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状态,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其症状的产生最可能与肛门局部的肌肉及其支配神经的损伤有关,术前放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古代及现代医家对痞满病因、病机的认识及痞满治法、方药的演变。搜集整理古代及现代痞满医案,构建古今痞满专题医案数据库,利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究古代、现代医案痞满证治方药规律,为现代临床诊治痞满开阔思路。方法以大型医案类书《医案类聚》为古代痞满医案主要数据来源,以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DATA)和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为现代痞满
1目的利用体外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明确食慈姑多糖(SSP)对H2O2诱导离体晶状体浑浊和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B3)损伤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作用机制,以期为开发以慈姑为原材料、用以防治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中医食疗保健产品提供实验依据。2方法2.1体外动物实验2.1.1离体兔晶状体实验(1)H2O2诱导离体兔晶状体浑浊模型的建立将透明兔晶状体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以及不同浓度H2O2处理组(含200μM、
目的:阐述现代医学及祖国医学对于EGFRIs相关性皮疹的认识,系统评价中医清热燥湿、凉血解毒法治疗EGFRIs相关性皮疹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索自拟消疹洗剂治疗西妥昔单抗所致皮疹的临床疗效,为EGFRIs相关性皮疹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方法:本研究主要分为三部分:①文献综述②Meta分析③临床观察①文献综述:通过对中国知网、万方、PubMed等数据库中有关EGFRIs相关性皮疹的文献进行仔细阅读、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析刘红旭教授治疗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临床用药规律及核心处方的配伍特点,利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探究数据挖掘所得的核心处方治疗心衰的主要有效化合物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0年5月1日至2020年6月1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简称北京中医医院)刘红旭教授门诊的心力衰竭患者资料,筛选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患者,提取其就诊的信息(包含姓名、性别、年龄、方药等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和网络药理学研究探讨徐春军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证经验与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信息中心,调取自2010年1月始至2020年1月止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肝病科门诊徐春军教授处就诊的符合纳排标准的CHB患者数据信息,录入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0中形成基础数据库,进行数据清洗与规范化处理,然后借助古今医案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