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系统梳理“六经”开阖枢理论的源与流,探究其基本内涵与外延,阐明三阴三阳、气机运动、标本中气等理论与“开阖枢”理论的关系;利用“开阖枢”理论对《伤寒论》太阴病方证进行系统的解读,探讨“太阴为开”与足太阴脾、手太阴肺的关联;基于“太阴为开”理论,探讨陈明教授治疗泄泻与功能性便秘的用药规律,以期对中医临床更为贴切的运用有所裨益。方法:1对“开阖枢”理论的字义、文义、医理进行考究,探究“开阖枢”理论形成的文化背景,以及该理论与《黄帝内经》中其他思想,如三阴三阳、气机运动、标本中气等的关系,梳理历代医家对该理论的传承发展。2利用“开阖枢”理论,尤其是“太阴为开”理论,系统地从方证的病机、药物组成、方后注等方面对《伤寒论》太阴病方证进行解读。3运用“手太阴肺为开”解读“提壶揭盖法”,并拓展此法的临床应用。4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太阴为开”理论的临床用药规律。基于可视化性强、可进行多维数据统计分析的R软件平台,对病案中的处方进行方剂频次、药物频次、剂量、关联规则、聚类等分析,以期为运用“太阴为开”理论治疗泄泻与功能性便秘提供更有力的证据。结果:1六经“开阖枢”是对三阴三阳气之盛衰变化的表达,是气机升降出入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六经气化功能的具体表现。2《伤寒论》继承并创新了《黄帝内经》的“开阖枢”理论,将“太阴为开”的主体定位为脏腑、经络、气化的统一体。太阴为三阴之表,具有盛阴之气,太阴肺开,宣降气与水液,太阴脾开,化生与转运水谷精微、津液,经脾经散于四肢,通过肺敷散于周身,二者均有宣、散、开、达的特性。“开阖枢”三者为一紧密联系的整体,“太阴为开”与其他五经的开阖枢均有密切的联系。在生理上,如“太阴为开”与“阳明为阖”燥湿相济、升降相宜,水谷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气血精神才得以充养;“太阴为开”与“太阳为开”共同发挥温煦体表、抵御外邪之功,共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太阴为开”依赖“少阴为枢”温煦脾土,维持运化。病理上,“太阴开折”,必然也会与其他五经的失常相关,故系统地论述“开阖枢”理论,是解读“太阴开折”的必要条件。3关于《伤寒论》中的太阴病本证,虽有《太阴病脉证并治》篇对“太阴脾开”失常的病理状态进行描述,但绝不局限于此,“太阴脾开”与“太阴肺开”失常之证亦散见于其他篇章,如“太阴脾开折”,可见位于《太阳病脉证并治》篇的桂枝人参汤证、甘草干姜汤证、半夏泻心汤证等,《阳明病脉证并治》篇的麻子仁丸证,《霍乱病脉证并治》篇的理中丸证;“太阴肺开”因与“太阳为开”同主营卫之气在表的运行,故常相合为病,开折之态多见于《太阳病脉证并治》篇,如麻黄汤证、小青龙汤证、麻杏甘石汤证等,亦有《厥阴病脉证并治》篇的麻黄升麻汤证。4太阴脾开折,可见以下诸证:四逆辈证与理中丸证为太阴脾阳虚,水谷精微开之太过,以自利不渴、腹满腹痛为主症;桂枝人参汤证为太阳与太阴并病,两者开之太过,见利下不止、心下痞硬等症;甘草干姜汤证为脾阳不足,开之不及,见四肢厥逆等症;小建中汤证是太阴开之不及而致的脾阴阳两虚证,以腹中急痛、心悸而烦等为主症;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由少阳枢转不利兼太阴开之太过所致,以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腹满等为主症;桂枝加芍药汤证与桂枝加大黄汤证是太阴脾经开之不及,脾经郁滞不通,见腹满时痛或大实痛等症;麻子仁丸证为阳明胃热阖之太过、太阴脾阴虚而开之不及,见小便数、大便硬等症;半夏泻心汤证是因太阴脾寒而开之太过、阳明胃热而阖之太过所致,可见太阴寒开之太过导致的大便不成形甚或下利,阳明热阖之太过导致的呕,开阖失司,气机升降失常导致的心下痞硬等症。5太阴肺开折,可见以下诸证:麻黄汤证是因寒郁闭太阴肺气与太阳经气,导致两者开之不利,见无汗而喘、一身尽疼等症;小青龙汤证为外寒里饮证,太阳经气开之不利而见恶寒发热等症,手太阴肺气为寒郁闭,水液开之不利,在肺见咳而微喘,在上见渴、噎,在中见呕,在下见小便不利等症;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为手太阴肺郁而生热,开之不利,见汗出而喘等症;麻黄连翘赤小豆证为手太阴肺湿热雍滞,开之不利,见身黄、身痒、小便不利、口渴、恶寒等症;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为营卫不和,为太阳开之太过、手太阴肺气开之不及,以喘为主症;麻黄升麻汤证为手太阴肺热开之不及、足太阴脾寒开之太过,见唾脓血、泄利不止等症。6“提壶揭盖法”实为“手太阴肺为开”的临床应用,可用来治疗水肿、闭经、小便、便秘等多种杂症。7数据挖掘的结果显示:“太阴脾开折”,脾气不足,加之易被寒湿之气所乘,水谷精微之门大开而发泄泻,故多用辛甘温补之品,干姜、炙甘草、砂仁这一组合,温补太阴兼有行气之法,可作为脾虚泄泻的基础方。同时,“太阴为开”与其他五经关系密切,在温补太阴的基础上,应辨明寒热虚实,采用阖降阳明,枢转少阳、少阴之法,共同治之。“太阴脾开折”,脾气不足,气机之门不畅,无力推动大便下行,易发便质不干但难下的功能性便秘,故多用补气与理气之品,枳术丸为可作为基础方,补太阴脾气,又复气机之门畅开;脾阴不足,为胃热熏蒸,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易发肠燥便秘,故可用白芍专补脾阴,再合承气汤系列,如麻子仁丸。“太阴肺开折”,肺气郁闭于上,上郁而下不得通,可用“提壶揭盖”法,开上源以通下流,可用麻黄、杏仁、紫苏叶之品。同时,功能性便秘病机较为复杂,临证应用时,除健脾益气开太阴之外,还应视寒热虚实,兼用行气导滞阖阳明、温补肾阳枢少阴之法。结论:“开阖枢”理论是《黄帝内经》的重要组成,《伤寒论》作为《黄帝内经》理论的忠实临床实践者,将“开阖枢”理论贯穿于六经的传变与方证之中。基于“太阴为开”理论探讨太阴病本证,是系统解读《伤寒论》的新思路,也是阐发“开阖枢”理论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