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路径是通往一定目的的过程。科学认识马克思唯物史观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超越路径,对深刻理解唯物史观的科学内涵和历史价值、坚持并避免教条化的理解唯物史观等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和费尔巴哈相关文本著作的分析,采取结构主义方法、概念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全面考察了马克思在唯物史观形成过程中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批判继承和超越,来揭示马克思唯物史观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超越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路径是通往一定目的的过程。科学认识马克思唯物史观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超越路径,对深刻理解唯物史观的科学内涵和历史价值、坚持并避免教条化的理解唯物史观等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和费尔巴哈相关文本著作的分析,采取结构主义方法、概念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全面考察了马克思在唯物史观形成过程中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批判继承和超越,来揭示马克思唯物史观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超越路径,深化对唯物史观的认识。除绪论外,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马克思唯物史观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超越的背景。主要对当时费尔巴哈想要回答的时代问题、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主要内容以及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评价进行了具体分析。第二部分,马克思唯物史观奠基过程中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吸收。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基于生产活动与社会发展对自然的肯定、基于社会革命视域对人的关注、基于现实世界批判对感性世界的思考,从这三个方面展开分析。第三部分,马克思唯物史观建立过程中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批判。主要包括:马克思在建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基于实践范畴对费尔巴哈感性直观自然因素的批判、基于感性活动的观点对感性存在的人的批判、基于能动的实践的观点对感性世界的批判。通过以上三重批判,进而展现出唯物史观建立过程中形成的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批判维度。第四部分,马克思唯物史观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超越。这一部分主要包括:马克思唯物史观确立社会基本矛盾思想的过程,阐发唯物史观历史主体思想的过程以及重构唯物史观历史发展动力的过程。在这一部分中,通过阐述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说明马克思以唯物史观的立场和观点超越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理论高度和实践价值。第五部分,马克思唯物史观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超越的意义。从理论意义上,这一超越最终开创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的社会历史观,启发了列宁对唯物史观的辩护和发展。从实践意义上它有利于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有利于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有利于坚持并避免教条化的理解唯物史观。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迅速,人口规模不断增长,城市空间不断扩张,但应该注意到城市空间扩张速度远超人口增长,相应的配套设施没有跟上城市化的步伐,存在农村人口难以真正实现市民化,实际城镇化率远低于名义城镇化率等问题。针对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概念。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走以人为本,环境集约高效,基础设施完善,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道路的,
科举选官制度在明代步入鼎盛时期,与前代相比,关于明代状元的史料更为详实,但遗憾的是,史学界对明代状元这一群体的研究与探索还远远不够。为此,本文广采遗编,力求通过研究明代89位文状元的产生因素以及仕途的发展情况,推动明代状元群体以及明代科举制度的研究。本文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明代科举取士制度的发展与明代88场殿试产生89位状元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对明代状元产生因素进行研究,分别从地域、
本文以赣江市民公园四期景观为设计对象,运用多种设计方法,以自然基质为本源,以活力滨水为纽带,辅以多元景观节点,倾力打造了“一岸四段”的景观长廊,将赣江市民公园打造成集生态、文化、科技、康体、智能等为一体的滨江水岸公共空间,希望能够为相关的景观绿化工程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而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在高校的基层组织,肩负着在高校学生群体中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使命,其组织力的建设情况是检验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尺度,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成效。因此高校学生党支部应着力完成在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的任务,将党的重要指示和精神传达到位、落到实处,更好完成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密切联系师生的时代使命。本篇论文
基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作用机制框架,分析两者关联度和协同度,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性讨论由定性分析向定量研究拓展进行初步探索。研究发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两者关联度水平为中等以上;生态保护水平不高,在样本期内稳定波动,呈“中游>上游>下游”的分布特征;高质量发展水平不高,在样本期内小幅度波动上升,区域分布格局与“十一五”至“十三五”规划有关
劳动争议案件近年来呈现多发趋势,加之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肆虐,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遭受冲击巨大。党中央高度重视民生就业工作,并提出了“六稳”“六保”政策,在助力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的同时,保障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因此,处理好劳动争议,促就业、保民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诉前调解作为逐渐兴起的一种纠纷化解机制,对于劳动争议纠纷案件的解决,有着不受地域限制、关注当事人焦虑情绪及效率高等不可替代的优势。基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从诞生之初就遭受了各种非议、责难、歪曲,其中以第二国际主流理论家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歪曲影响最为广泛。第二国际时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个独特的阶段,学界一般把从1889年第二国际成立到1914年第二国际破产的这25年称为第二国际时期。在这一时期,第二国际主流理论家为梅林、考茨基、伯恩斯坦和普列汉诺夫,他们在特定历史境遇下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进行了独立
1953年,丘吉尔凭借纪实作品——《二战回忆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62年之后,斯韦特兰娜·亚历山德罗夫娜·阿列克谢耶维奇用非虚构的写作方式记录时代的苦难,摘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她用非虚构文体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使之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诺贝尔文学奖颁给阿列克谢耶维奇的授奖词是:‘她的复调式书写,是对我们时代苦难和勇气的纪念。’”(1)阿列克谢耶维奇用五部非虚构作品构建出苏联从鼎盛到衰落的发展史,
津子围自1982年开始发表小说,至今已公开发表作品500余万字,是新时期东北重要的作家,在国内文坛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虽然文学界有五十余篇评介文章,但深入且系统的研究不够。纵观津子围近40年来的作品,不难发现他沉陷困境又不断突围的写作姿态。他始终关注现实生活中普通小人物面临的荒诞困境和人性选择,以知识分子平民化的写作姿态,审视现代性为人类带来的精神困境。同时,他擅长讲故事,注重故事性的营造,叙事技
从清前中期开始,清朝统治者为开发建设白山黑水之地,将大量获罪文人流放遣戍至东北,由此也产生了诸多流放文人对东北地域的书写,《柳边纪略》即流人杨越之子杨宾根据自己东北省亲时的经历所著,其在东北地区民俗文献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作为明清时期对东北地区书写的代表,相较于前代的《松漠纪闻》及同时期其他流放文人对东北的书写,《柳边纪略》分门别类、系统全面地记述了清中前期东北地区地理、历史、物产、风俗等各方面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