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中学生自杀事件时有发生,一个个年轻生命逝去的背后折射出中学生生命意识的薄弱性。而语文学科极为特别,它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人文学科,其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文化知识,还应当培养学生浓厚的人文情怀,教会学生用友爱的视角去看待自己与外界的生命存在,进一步了解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但由于传统语文教学偏向于工具性,导致学生缺乏生命教育的指引与思考,一定程度上缺失人文情怀。这样就较易形成学生冷漠的性格,加大了他们漠视生命、伤害生命的风险。面对如此严峻的现状,大力倡导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已然是刻不容缓。论文的正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表述了生命教育及其与初中语文教学研究的现状,概述了生命教育的理论支撑和基本内涵,表明了生命教育与理论的关联性;第二部分,主要阐明了生命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的密切关系,前者赋予了后者灵魂与活力,后者是前者实施的最佳载体,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进一步论证了生命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可行性;第三部分,主要说明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贯彻落实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一方面可以真正践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为其注入更多人文关怀,平衡学科发展的同时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有效地开发出初中生的生命潜力,让初中生在学习中树立正向的生命态度,从而更好地认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第四部分,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初中生生命教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出初中生生命意识普遍薄弱的调查结果,进一步得出了生命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被师生忽略的结论;第五部分,主要从不同方面分析并提出建议,说明了想要强有力地促进生命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开展,不仅需要教师注重发挥学科的人文关怀,还离不开外界其他因素的配合与支持。因此,最后从社会应运用媒介及标语适时传播生命理念、学校应提高教学条件并开发生命教育课程、教师应注重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传授、家长应重视家庭氛围及室外活动对孩子生命成长的重要性、学生自身思想与行为的积极自觉性等这几方面共同提出了相关策略。但愿这些策略可以给更多关注这一课题的相关者提供一些思路。论文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力图使更多群体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希望通过各方的配合与支持,可以共同地促进初中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有效开展,提高生命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质量,进一步提升初中生的生命意识,引导他们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最终迈向身心健康发展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