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目的:肿瘤细胞的耐药性是肿瘤治疗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难题。研究表明BCL-2家族在肿瘤细胞的存活和耐药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BCL-2家族根据其功能可以分为抗凋亡亚家族和促凋亡亚家族。MCL1属于BCL-2家族中的抗凋亡亚家族,其最早是在髓系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成单核巨噬细胞时发现的。研究表明MCL1在胚胎发育、淋巴系统发育、细胞生长、细胞存活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一些肿瘤通过高表达MCL1基因达到抗凋亡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571250);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J0183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肿瘤细胞的耐药性是肿瘤治疗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难题。研究表明BCL-2家族在肿瘤细胞的存活和耐药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BCL-2家族根据其功能可以分为抗凋亡亚家族和促凋亡亚家族。MCL1属于BCL-2家族中的抗凋亡亚家族,其最早是在髓系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成单核巨噬细胞时发现的。研究表明MCL1在胚胎发育、淋巴系统发育、细胞生长、细胞存活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一些肿瘤通过高表达MCL1基因达到抗凋亡和耐药的效果。通过干预MCL1基因能够大大增强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因此MCL1的功能研究及其靶向药物研究备受关注。MCL1基因的功能受到转录水平和翻译后修饰等方面调控。其中泛素化修饰被证明在调控MCL1蛋白功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表明MCL1蛋白会与多种泛素连接酶发生相互作用而被泛素化,使其被蛋白酶体所降解。目前关于MCL1蛋白的去泛素化酶研究较少,因此调控MCL1的去泛素化酶依然有待研究。本课题旨在通过利用去泛素化酶基因表达库寻找调控MCL1的去泛素化酶,研究去泛素化酶调控MCL1的具体机制以及在肿瘤耐药性中的作用。研究方法:1.将去泛素化酶基因表达库质粒与对照质粒分别转染至He La细胞中,36小时后收取细胞样品,利用Western Blot技术进行检测和筛选能够上调MCL1蛋白水平的去泛素化酶;2.构建筛选到的去泛素化酶的基因敲低克隆,通过慢病毒感染细胞来敲低去泛素化酶,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敲低效果以及对MCL1蛋白水平的影响;3.将筛选到的去泛素化酶与MCL1质粒共转染至细胞中,加入蛋白合成抑制剂Cycloheximide处理一定的时间,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MCL1的蛋白水平;4.构建筛选到的去泛素化酶的酶活突变体以及结构域缺失体表达克隆,并将这些表达克隆分别转染至细胞中,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MCL1的蛋白水平;5.将筛选到的去泛素化酶与MCL1质粒共转染至293T细胞中,利用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去泛素化酶是否与MCL1存在相互作用;6.将对照载体,筛选到的去泛素化酶表达载体及其相应的酶活突变表达载体,分别与MCL1和泛素表达载体共转染至细胞中,利用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去泛素化酶对MCL1泛素化水平的影响;7.在敲低或过表达去泛素化酶的稳定细胞系及其对照细胞中,加入BH3mimetic抑制剂ABT-263或ABT-263和Sorafenib,利用Cell Titer-Glo试剂盒检测细胞的存活率;8.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筛选到的去泛素化酶基因表达量与肿瘤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研究结果:1.通过筛选和鉴定,我们发现了在多种细胞系中去泛素化酶OTUD1均能明显上调MCL1蛋白水平;2.敲低OTUD1能下调MCL1的蛋白水平;3.过表达OTUD1能提高MCL1蛋白的稳定性;4.过表达野生型的OTUD1以及OTUD1的酶活结构域能明显上调MCL1的蛋白水平,而OTUD1的酶活突变体及其N端结构域则不影响MCL1的蛋白水平;5.免疫共沉淀实验结果表明OTUD1及其酶活结构域均能够与MCL1发生相互作用;6.免疫共沉淀实验结果表明OTUD1能够去泛素化MCL1,而OTUD1的酶活突变体丧失此功能;7.过表达OTUD1能抑制ABT-263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反之,敲低OTUD1能促进ABT-263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同时过表达OTUD1能抑制ABT-263和Sorafenib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8.在肝癌,卵巢癌,以及乳腺癌和宫颈癌的部分亚型患者中,OTUD1的高表达是不良预后的指标。结论:OTUD1可与MCL1发生相互作用,并介导MCL1的去泛素化,从而影响MCL1蛋白的稳定性。细胞功能研究表明OTUD1影响ABT-263及其与Sorafenib联合用药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OTUD1的高表达与多种肿瘤患者的预后负相关。
其他文献
N-甲基吡咯烷酮(1-methyl-2-pyrrolidone,简称NMP)是一种多功能且稳定性好的溶剂,被广泛应用于电化学以及石油化学等领域。NMP作为锂电池正极主要的辅助材料,随着锂电池行业的迅速发展,其需求量不断增大。在锂电池电极制造工艺中,涂布过程中会产生含NMP的高温废气。以往的工艺会经过一定的废气处理工艺之后直接排放,这不仅造成了价格昂贵的NMP的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本文在
纽曼的自由教育观详细阐述了大学教育目的即知识本身,强调教育应使学生达到理智的精神状态。立足知识本身即为目的的自由教育观,大学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应在“育”上。大学是教育场所而非教学场所是应然的。教育场所的大学更注重对人心智的培育和影响,能更好地培养良好公民,更能缓解当下大学毕业生专业不对岗的就业问题。纽曼的自由教育观对当下大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目的】1.探究多项电生理检查指标及临床评分量表与昏迷患者预后的相关性;2.比较不同电生理指标及评分量表在不同病因昏迷患者预后评估中的预测效能差异;3.比较不同电生理指标及评分量表在不同病灶部位昏迷患者预后评估中的预测效能差异。【方法】收集自2016年3月至2019年10月入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各重症监护病房共220例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病因(脑血管病、缺氧缺血性脑病)及病变部位(皮层弥
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比较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双重靶向治疗联合化疗与曲妥珠单抗单靶向治疗联合化疗在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制定科学可行的临床决策提供有效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12月,检索新辅助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双重靶向
背景:变异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是引起人类龋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它的高致龋能力与其产酸、耐酸、生物膜形成能力等特性密切相关。作为兼性厌氧革兰氏阳性菌,其脂磷壁酸(Lipoteichoic acid,LTA)是胞壁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主要的致病成分之一。现有的研究表明,脂磷壁酸骨架上的D-丙氨酸酯结构对细菌的生理代谢活动具有调控作用。D-丙氨酸酯结构是脂磷壁酸经过D-丙氨
目的:探讨术前CEA、CA19-9与胃癌患者临床参数的关系及其预测术前远处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324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了术前的血清CEA、CA19-9的测量,收集其相关临床资料后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术前CEA值、CA19-9值的水平与患者的临床参数及远处转移的相关性,另外运用ROC曲线得出术前CEA、CA199与术前远处转移的相关截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究新发房颤对比既往房颤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影响,预后指标包括死亡、心衰、缺血性卒中、心肌梗死/再梗死等不良临床事件的发生率。方法:通过系统查阅Embase、Pub Med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公开发表的评价,新发房颤与既往房颤对ACS患者住院死亡率、心衰发生率、缺血性卒中发生率、心梗/
目的调查福建社区中老年人群血清CD146水平,探讨血清CD146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及未来10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险的关系。方法以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福建省四个社区常住居民共836例为研究对象。完成基本资料收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CD146水平,采用Framingham危险评分(FRS)进行风险分层。血清CD146以e为底自然对数转换呈近似正态分布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免疫状态及感染并发症(ICs)的发生是否与其外周血清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PD-1)、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水平的动态变化相关。方法:前瞻性收集AP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清,AP患者在入院后第1、3、10天分别留取外周血标本,并在2小时内置于4℃、3000 rpm/min离心后获得血清标本,ELISA法测定血清标本中sPD-1、sP
目的:1.检测人结直肠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UHRF1蛋白表达的情况,研究UHRF1与结直肠癌之间的可能关系。2.探讨过表达和敲减UHRF1后对结直肠癌细胞(SW480、HCT116)生物学特性带来的影响。3.分析UHRF1与WNT信号通路中WNT3a、GSK3β、p-β-catenin、MMP9等相关分子的关系,探求其与结直肠癌细胞生物学特性间的可能分子途径。方法: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检测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