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自杀意念是自杀行为的主要预测因素,本文就住院治疗期间抑郁障碍患者最近一周自杀意念和自杀危险变化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自杀意念和危险的变化与药物治疗及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为临床预防自杀行为降低自杀风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收集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的抑郁障碍患者223例。首先由2名以上的副主任/主任医师根据ICD-10和CCMD-3对患者进行诊断,符合抑郁障碍诊断的患者在入院1-5天内完成以下量表的评定:Beck自杀意念量表、Beck绝望量表、冲动性人格特征量表和攻击性人格特征量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及临床疗效总评量表。本研究患者在自然状态下治疗,不限制使用药物,在研究中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资料、疾病资料及药物治疗信息;分别在距第一次评定2周及4周后再次评定Beck自杀意念量表、Beck绝望量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的测评。使用Spss18.0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对结果进行统计描述分析。结果1.三次评定结果显示:随着药物治疗患者BSI-CV中最近一周自杀意念及自杀危险因子评分均明显降低,Beck绝望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降低,抑郁及焦虑症状明显缓解,自知力逐渐恢复,临床疗效明显改善,三次评定各量表评分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2.相关分析显示:BSI-CV量表中最近一周自杀意念因子与Beck绝望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前两次评分均呈高度正相关(r>0.60),第三次评定呈中度相关(r>0.40);自杀危险因子与Beck绝望量表三次评定期间均有相关性。3.人格特征量表的相关分析显示:前两次评定最近一周自杀意念与冲动性人格特征量表、攻击性人格特征量表中具有相关性;自杀危险因子在第一次评定中与冲动性人格特征量表具有相关性。4.根据患者用药特点,将患者用药分为单一抗抑郁剂、两种及以上抗抑郁剂、单一抗抑郁剂合并抗精神药物、两种抗抑郁剂合并抗精神药物、抗抑郁剂合并心境稳定剂、抗抑郁剂合并抗精神药物及心境稳定剂六组,最近一周自杀意念评分在六组药物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三次评定之间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F=-55.32,P<0.01),自杀危险例数逐渐减少。5.根据既往自杀未遂史,抑郁障碍患者有无自杀未遂史对最近一周自杀意念因子间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最近一周自杀危险因子评分无统计学差异。6.不同一般资料中,不同性别和年龄对最近一周自杀意念和自杀危险因子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7.不同疾病资料中,不同精神家族史对最近一周自杀意念和自杀危险因子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8.精神家族史、自杀家族史对最近一周自杀意念和自杀危险因子在前两次评定中有显著性影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药物治疗明显降低患者自杀意念和危险及改善了患者绝望、抑郁、焦虑程度,自知力也逐渐恢复,临床疗效明显。2.最近一周自杀意念和自杀危险因子与Beck绝望量表相关性最密切。3.冲动性人格与攻击性人格中指向自我攻击性对急性期抑郁障碍患者自杀风险有显著影响。4.抑郁障碍患者药物治疗期间最近一周自杀意念评分逐渐下降,自杀例数逐渐减少。5.有自杀未遂史患者最近一周自杀意念因子评分高于无自杀未遂史患者。6.女性最近一周自杀意念和自杀危险因子评分高于男性;17-18岁间最近一周自杀危险评分最高。7.有精神、自杀家族阳性史患者最近一周自杀意念因子评分高于家族史阴性者,精神家族史阳性患者最近一周自杀危险因子评分高于家族史阴性者。8.精神、自杀家族阳性史明显影响患者最近一周自杀意念和自杀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