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制度助推绿色发展的理论、机制与评价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ing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在资源配置和提升实体经济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前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过程中,如何缓解工业化进程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绿色金融是必不可少的配套支撑,并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和使命。本文重点研究了在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宏观经济转型的进程下如何充分考虑绿色发展因素,在政策层面如何引导金融市场对绿色发展提供有效支持,不仅使金融体系向绿色化方向发展,更要支持推动经济由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技术进步和环境友好型转变。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此进行分析。在理论方面,本文系统梳理金融学与经济学相关理论,对绿色金融与绿色发展的内在关联性进行了研究,根据信息经济学与规制理论结合构建了全文分析框架,认为绿色金融推动绿色发展的核心是将环境外部性问题通过金融机制转化为内生性收益问题,绿色金融通过金融的资源配置功能把资源环境从传统经济学意义上的公共品或准公共品属性变成具备高度稀缺性的价值资源,使得市场机制能够在环境资源中发挥作用,实现环境资源在社会经济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具体而言,绿色金融以内部化绿色发展外部性的政策体系(包括产业政策、监管政策、行业规范政策和社会评价体系等)为内核,在绿色金融市场提供的信号激励和流动性保证下,促使金融机构提供绿色金融工具,以资源配置引导企业减少对环境有负面影响的投资项目,增加节能减排、环境治理等技术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的投资项目,进而带动经济的绿色转型与发展。基于以上理论分析框架,本文进一步以市场反应至经济效果为主线对绿色金融的融资导向及其取得的经济成效进行实证研究,考察投资者和企业在绿色金融政策推进过程中的行为及收益,以及绿色金融政策对企业绿色转型和发展的促进作用:首先,从市场短期反应看,以中国上市公司发行绿色债券行为的市场反应为研究对象,本文发现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的行为具备外部融资激励效应。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后释放出该企业的环境治理行为和技术得到债券市场投资者和政府监管认可的双重信用认证信号,且企业会获得发行流程简化、发行利率和税收等方面的政策优惠,从而得到资本市场投资者对发行绿色债券的企业有更正面的市场反应,企业会获得更高水平的外部融资。发行绿色债券的企业在债券市场获得融资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在资本市场上也能得到融资优势,解决了环保行业的企业普遍面临的投资额度大且回报周期长的问题,有更多资金用于技术研发,尤其是绿色技术领域的创新中。就经济结果而言,发行绿色债券的上市企业相比发行普通债券的企业而言其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更高。其次,从市场长期反应看,当前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在披露方式、内容和数量上存在过多可操作空间,环境信息披露政策在资本市场上的政策效果是否显著暂无定论。在此背景下,本文采用2009-2018年中国重污染行业上市企业数据考察第三方评估机构介入环境信息披露的评价体系后,是否引发了被评价企业的市场反应。研究发现被评价企业的市场价值整体出现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在于较低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所隐含的不确定性诱导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减持以规避风险;第三方评价能抑制“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评分较高的企业其市场价值得以提升,而评分较低的企业则市场价值下降;第三方评价还提升了企业的环境披露意愿。因此第三方评价激发了资本市场的绿色导向,通过提供新的信号传递渠道构建绿色识别机制,进而促进资金优化配置。最后,从经济效果评价看,绿色信贷政策的约束效应导致污染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下降,这意味着污染行业的污染排放量下降是由于企业迫于环境规制压力,采取末端治理的方式进行的,并未因绿色信贷政策的倒逼而实现绿色转型。但绿色信贷政策对环保企业存在显著的激励效应,环保企业得益于绿色信贷政策的扶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提升,实现了绿色增长。此外,重视研发投入的污染行业企业受绿色信贷政策的负向冲击较小,不重视研发投入的环保行业企业也并未得到绿色信贷政策的正向支持。因此,绿色信贷政策的效果和影响程度根据企业研发投入高低而有所不同,处于限制淘汰类行业的污染企业如果及时转变经营理念,增加技术研发投入,即使整体行业受负向影响,研发投入高的限制淘汰类企业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仍会提升。相比已有文献,本文在研究理论应用、研究视角转换以及使用数据上均有所创新。(1)从理论上梳理了环境经济相关思想理论。在当前学术界尚未形成绿色金融的完备理论背景下,本文引入新规制理论和金融规制理论,并对主流金融和经济理论思想进行分析。(2)从研究主体上看,本文分别从政府、企业和第三方的视角探索其对绿色金融发展的推动作用及具体实施效果,在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的双赢目标下为三方凝聚绿色金融的共识,形成合力共同促进经济绿色发展。从研究路径上看,本文的研究包含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渠道,从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直接和间接渠道“双视角”进行探索和剖析。从研究期限上看,本文将长期和短期视角相结合,既分析了绿色金融政策在资本市场的短期反应,也分析了其对企业产生的长期经济效果。(3)已有文献大多采用地区级或行业级数据进行绿色金融的相关分析,本文将研究重心放在微观企业的行为分析上,企业是经济社会中参与的主体,通过应用企业级数据考察绿色金融的政策效应可以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更丰富和完备的补充和推进。具体而言,本文使用了上市企业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企业污染数据库的相关数据,并将工业企业数据与企业污染数据相匹配,得出了更丰富的实证结论。
其他文献
制度对治理产生重要影响,而制度变迁则会导致治理转型。那么制度变迁是如何型塑基层治理的?制度变迁影响基层治理模式的内在机制如何?本文在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下,利用产权政治学的理论资源,综合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制度—行动”的综合性分析框架,以湖北省公安县近三十年以来的农地流转及其纠纷治理实践为研究对象,分析农村及农地制度变迁如何型塑农地流转纠纷的治理模式
学位
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关系到企业处于市场竞争中的运营稳定性,智能科技领域近年来得到突破性发展,涉及到智能科技项目地相关企业也面临着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本文以此为背景,重点探讨智能科技公司开展人力资源的管理意义,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对智能科技公司运营过程中的保障性作用。在此基础上整理出人力资源管理运作模式的有效模式,可以作为智能科技公司发展中的理论参照。
期刊
本文分析了中美两国在博茨瓦纳的竞争关系,从而确定其对美国与博茨瓦纳以及中国与博茨瓦纳现有双边关系的影响。本文探讨了中美两国与博茨瓦纳关系的本质、其战略利益和投资趋势,其中包括与博茨瓦纳交往时两国都想发展的领域。研究发现,中国与博茨瓦纳日益密切的经济关系并未对博茨瓦纳和美国的双边关系产生重大影响,因为中国增加的投资主要用于矿业开采和基础设施建设,而美国几乎在博茨瓦纳所有经济领域都保持着稳定的投资。研
学位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出现了严重了生态环境危机,严重的环境污染成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构成严重挑战。在环境危机中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于高发态势,突发性环境环境危机与一般的环境污染危机相比,其最大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没有固定和常态化的污染排放途径,因此,其一旦发生往往事发突然、来势凶猛,并带有严重的不确定性,污染物在短时间内的
学位
农民的生产生活空间不仅是生产和生活的场所,也是经济社会组织和社会治理的场域。乡村社会治理正是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农民的生产生活空间不仅体现了农民与农村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也内含复杂的政治与权利关系。空间并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可以塑造和建构的。农民生产生活空间的形成和变化不仅深受经济社会制度、管理体制和政策的影响与制约,也对社会政治关系、政治秩序以及乡村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对
学位
地方政府参与产业打造的动机、策略与行为是经济社会学领域一个经久不衰的研究议题。在既有关于产业打造的研究中,强调国家和政府主导作用的国家中心主义视角始终占据主流,该视角侧重于探讨宏观制度环境对地方政府产业选择策略的形塑,却相对忽视了市场建构过程中自下而上的力量。本文则呈现了企业家作为关键行动者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故事,他们提出一个“中国有机谷”的产业发展“构想”并成功吸引了地方政府的注意力,此后在多元
学位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从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一直致力于发展生产、消除贫困的工作,并在改革开放之后正式大规模推进扶贫工作。党和国家始终心系人民,围绕着改善民生,带领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目标在贫困治理的道路上不断的艰辛探索,并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成就,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得到了提高。随着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中国传统的扶贫方式不再适宜深度贫困问
学位
新中国贫困治理工程的巨大成功内含特定的时空因素和中国特色政治制度与治理体系的内在机理,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政策经验且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体系,贫困治理机制在理论指导与实践检验的双向优化过程中螺旋式发展。结合中国农村贫困治理制度发展过程与长期的实践经验,本文认为中国的贫困治理是一个“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刚性与弹性耦合”的过程,即既具备以“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为核心内容的战略
学位
任何社会治理都是在一定的时空存在运行的。一定的空间是城市治理的对象,也是城市治理的基础。空间单元的封闭与开放直接影响到城市治理体制、运行方式及治理方法与效能。正因如此,城市治理空间的结构与特征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关注。特别是201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
学位
生物体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为了适应外部环境,会调整机体内的生理活动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从而形成一个约为24 h周期的生物节律,即生物钟。生物钟可以使机体预见这些变化,并做出积极的改变以适应这些变化。在分子水平上,脊椎动物的生物钟核心机制是基于转录/翻译的反馈调节环路。为了维持每日的昼夜循环,生物钟必须以正确的周期、相位和振幅紧密地调控数千种mRNA和蛋白质的节律性表达,从而驱动各项节律性的生理活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