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是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理论的一种具体外贸战略形式,发展中国家采用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的目的是为了发挥本国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尽可能多的获取各种贸易利益尤其是动态贸易利益以促进本国经济快速发展。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产生的贸易利益主要有加速资本积累、规模经济、促进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制度的模仿创新等,但是这些贸易利益产生的多少还取决于本国的具体情况,也就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条件、制度状况、人力资本水平以及现有的技术能力。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里,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的采用扩大了中国的劳动就业、加快了中国的资本积累速度,但是,当前贸易对于中国扩大劳动就业和加速资本积累的效应正逐步在消失。就技术进步而言,对外贸易产生的技术进步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表现在投资中的由进口的先进机器设备带来的技术进步,另一部分是表现在全要素生产率中的技术进步。对中国而言,技术进步的形式主要是第一种形式,由贸易和FDI带来的溢出效应不太明显。从增量资本产出比的上升以及商品进口中设备占据的比重下降可以看出贸易对于表现在投资中的技术进步的作用也在下降。而贸易对于全要素生产率形式的技术进步作用效果还没有看到改善的迹象。由此可见,出口导向战略带来的贸易利益的增长速度有放缓的趋势。中国的价格贸易条件一直在恶化,很少出现改善的情况,这表明中国向贸易伙伴输送和转移了大量的贸易利益,在贸易利益的分配中中国处于不利地位。另外,在中国出现持续顺差和价格贸易条件恶化的情况下收入贸易条件仍然在改善,对中国来说并非好事,表明转移的贸易利益更多。将贸易条件和贸易利益产生的情况结合起来考虑,表明中国有出现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可能。以贸易顺差为主要来源的巨额外储的持有成本巨大而收益相对较小,它不仅以长期压低国内劳动工资和福利为代价,而且“授人以柄”成为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的主要来源。持有巨额外储给中国带来的并非是福音,反而可能是不小的利益损失,这实际上也是一种贸易利益损失。综上所述,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给中国带来的总贸易利益状况是不容乐观的,如不加以改变,它将不利于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高速增长,使中国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不惜成本和以牺牲国民福利为代价的过度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应向更加注重内需的贸易平衡战略转变。为此,我国一方面可以在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领域通过技术创新和提高附加值继续扩大生产和出口,另一方面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通过提升和改善国内居民收入水平,将国内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变成现实需求,使经济发展摆脱产能过剩、消费不足的“怪圈”,从而使我国经济走上良性的可持续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