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灾害类型多样、分布广泛,对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过程中,收集处理地质灾害数据是重要步骤之一,因此数据质量可以说是地质灾害项目的灵魂与核心,与能否取得预期成果息息相关。由于地质灾害的特性,地质灾害数据不仅包括发生地的地质地理条件,还包括社会经济条件,日新月异的信息变化为地质灾害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增加了难度,带来了挑战。如何保证地质灾害数据的质量、做出科学的决策、开展防灾减灾活动,是地质灾害项目中需要思考的问题。对此,需要提出数据质量检查和控制方面的问题,并加以研究和解决。以西藏阿里普兰县地质灾害数据为例,对如何开展地质灾害数据质量控制与处理工作进行了研究,旨在检验数据质量问题,优化数据精度,开展后续工作。依照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等相关资料,数据质量检查包括数据完整性、空间数据定位准确性、逻辑一致性等方面。在研究中,将地质灾害数据分为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属性数据主要表达地质灾害点的资料收集和调查情况,并作出初步推断和预测;空间数据主要对属性数据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物类型等内容进行细化补全,得到地质灾害点在空间上的反映结果。依照标准对二者分别检查,并优化数据质量,主要研究内容为:(1)依托于地质灾害调查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和行业标准,进行了属性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检查。由于地质灾害点的灾害类型不同,需要检查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对不同类型的灾害点依照不同的质检标准进行检查,补全了缺失的属性数据项,删除了多余的数据项,并将属性数据依照AHP层次分析法进行筛选整合处理,为关联检查做好准备工作;(2)对空间数据进行了数据采集精度和空间数据定位准确性的检查,发现了等高线断线、地理配准不够精确等质量问题,并加以校正,根据空间内插运算的原理,结合TIN和反距离权重法,对等高线数据进行了较为科学准确的补全重连;对空间数据进行ISODATA非监督分类法,利用已有影像图验证分类精度;根据图形特征点提取的相关理论,提取了以形状特征为主的控制点,进行栅格到矢量的地理配准,校正地质灾害点定位上存在的细微偏差;(3)将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结合起来进行关联检查,通过对比地形、覆被等因素,得到关联检查验证表,发现质量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工作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