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资产收益率的正态分布及同方差性假设是许多金融理论的基础,比如有效市场理论的随机游动版本、布莱克—斯科尔斯的期权定价理论等。对股票收益率非正态性及条件异方差性的检验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各种西方金融理论在多大程度上适用于中国的股票市场。本文采用1991年至2000年上证A股指数以及1996年至2000年深证A股指数的日收盘价及交易量数据,检验两个市场的总体的股票收益率的分布非正态性,并利用ARCH模型及其扩展形式检验条件异方差性。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对两个市场的股票收益率与交易量进行Granger原因关系检验。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一) 中国股票市场中的总体日收益率分布不是正态分布,而是呈“尖峰态”,并且具有“肥尾”的特征。与美国股票市场相比,中国股票市场日收益率的峰度更高,而且中国股票市场的日收益率总体呈现正偏,这表明中国股票市场中异常大的日收益率出现得比较频繁,而美国股票市场日收益率表现为负偏,即异常小日收益率出现更为频繁。 (二) 中国股票市场中存在日收益率与条件方差的负相关关系。在ARCH-M模型中,系数6=-0.1266,该系数的标准差为0.0154。这个结果与Nelson(1991)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他的模型估计产生的系数&=-3.361,标准差为2.206。 (三)正负股票日收益率对条件方差产生不对称影响。在TARCH和EGARCH模型中由厂表示的不对称关系高度显著。证据表明:在上海股票市场中,正面信息的影响大于负面信息的影响。这与国外大多数文献论证的西方股票市场上存在的“杠杆效应”相反。“杠杆效应”认为:负面信息的影响比正面信息的影响更大。这个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股票市场与美国股票市场的显著不同:虽然两个市场的投资者对正面和负面信息反映都不一致。但中国投资者更容易受到正面信息的影响,而美国投资者更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 (四)冲击对股票日收益率的持续性效果明显。在GARCH模型中,α+β=1.14,非常接近于1,这表明冲击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长期存在。 (五) 对股指日收益率和交易量百分比变动进行Granger原因关系检验表明,中国股票市场上存在从收益率到交易量变动的单向Granger原因关系。也就是说,收益率是引起交易量变动的Granger原因,而交易量变动并不是引起收益率的Granger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