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肥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在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品质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但长期、大量、不合理、低效率的施用化肥不仅浪费肥料资源、影响化肥利用率的提高,也造成种植业经济效益下降、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成为水体和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在国家大力倡导“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施用量”即“两减”的背景下,对我国主要农作物的水稻种植农户关于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的采纳意愿及行为效益进行研究,不仅是农业部门和专家学者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也是进一步完善化肥减施增效技术、增加农民收入所必须直面回答的问题。本论文依托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主持和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效益监测与评估研究(2016YFD0201306)”,得到了湖北省农科院和沙洋县农业局的大力支持。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湖北沙洋县505户水稻种植农户的实地调研。通过对调研数据的整理分析,并引入环境规制作为调节变量,用Hecman二阶段模型分析农户采纳减施增效技术的意愿和减施增效技术对农户家庭农业收入的影响,第一阶段对采纳意愿进行Probit意愿分析,第二阶段对收入进行(OLS)回归分析。从意愿分析和收入回归分析的结果来看,减施增效技术的经济效益普遍较低、农户对社会效益心存疑虑、对生态效益的期望不大但愿意尝试;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农户采纳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的行为效益的研究中,一方面运用Amos理论构建行为绩效分析的理论框架,用来衡量动机、机会和能力对个人决策行为的影响程度;另一方面,依然运用计划行为对个体行为规范,行为目标及效益进行深入探析,发现农户自身的素质对提高农户的抗风险能力、事前准备及行为规范作用显著,且由于农户对预期目标过高使得农户行为效益与行为目标不一致。由此总结研究影响采纳农户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意愿和行为因素,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地方和农民在水稻化肥减施增效技术过程中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提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共享经营权,加强农户培训、发挥示范作用,提高养分管理、完善减施技术,强化顶层设计、建立补偿机制的建议,为化肥减施增效新技术在全国更广范围的推广及农业政策的制定提供意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