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资料英译的跨文化意识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moko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活动而译者则是译文读者与原文作者进行沟通的桥梁.毫无疑问这种跨文化沟通需要跨文化意识,旅游资料翻译尤其如此.中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旅游翻译的发展.但很多旅游资料的翻译不如人意,因为旅游资料中存在的很多独特说法在英语中找不到现存的表达.这些说法文化内涵丰富,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历史典故,宗教信仰,园林艺术,饮食文化,民族风俗和思维模式.为了正确处理这些富含文化内涵的翻译材料,翻译理论家提出了一些策略.他们表面不同但本质相似.其相似点在于要完全正确地传递文化内涵,这也是跨文化意识对旅游资料翻译所提出的要求.该文作者综合了文化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跨文化意识的内涵意义及其在旅游资料翻译中的必要性.该文作者认为通过以下途径,文化内涵是可以传递给译文读者的:直译,音译加解释,音译加直译,文化类比,以及释义.作者在研究了翻译标准以及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标准后认为文化信息的传播是旅游资料翻译的重中之重.
其他文献
本论文以美国黑人妇女文学和美国华裔妇女文学为研究对象,从中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六部作品,从它们的主题、风格和写作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比较性研究,探索这两种美国妇女文学的
维特和赫索格这两位小说人物所处的社会背景可谓相去甚远,但如果我们着重分析人物性格与他们所持人生态度之间的关系,他们也就可以作为人类个体而获得较大的可比性。本文讨论这
许多研究发现学生们的学习方法深深受到他们过去学习经历的影响。在英语阅读学习中,大学新生还没有摆脱他们在高中养成的英语学习方式,对他们来说,阅读英语主要是为了学习英语生
上世纪八十年代,Lakoff&Johnson出版了其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标志着隐喻研究真正进入了认知时代。在该书中,他们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再只是一种修辞手段,而是人
自古以来翻译被认为是语言之间的转换。忠实于原文与否也成为判断翻译好坏的重要标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翻译研究的重点从语言层面转移到文化层面,翻译研究产生了文化转向。
随着网上商业活动的发展,跨文化网站研究成为跨文化交际中一种比较新兴的研究领域。论文也从此领域出发,以跨文化的视角,借助于Hofstede的文化维度理论以及Marcus和 Gould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