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将采集于山东泰山的棕壤胶体分为0.2-2μm含有机质(含有机质大粒径)、0.2-2μm去有机质(去有机质大粒径)、小于0.2μm含有机质(含有机质小粒径)和小于0.2μm去有机质(去有机质小粒径)4种类型,研究了上述4种土壤胶体对酸性磷酸酶的吸附特性及磷酸盐缓冲溶液、Tris-HCl缓冲溶液和NaCl溶液对固定于上述4种土壤胶体上的酸性磷酸酶的解吸特性,探讨了上述4种土壤胶体固定化磷酸酶的活性及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 1.4种土壤胶体的有机质含量在5.9-74.4g·kg-1之间,以含有机质小粒径胶体最高,去有机质大粒径胶体最低。4种土壤胶体的比表面在31.7-116.5m2·g-1之间,小粒径胶体大于大粒径胶体。4种土壤胶体的阳离子交换量在41.2-68.9cmol·kg-1之间,小粒径胶体高于大粒径胶体。供试小粒径胶体水云母含量高于大粒径胶体。 2.供试胶体对酸性磷酸酶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iur方程,最大吸附量比较:小粒径胶体>大粒径胶体;含有机质胶体>去有机质胶体。土壤胶体中有机质的存在促进了胶体对酶的吸附。 3.土壤胶体对酸性磷酸酶的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先升后降,35℃时吸附量达到最大;温度对大粒径胶体和去有机质胶体吸附磷酸酶的影响更显著。在PH 4.0-5.0时土壤胶体对酸性磷酸酶的吸附量上升,在pH 5.0-9.0时随pH升高而降低。在pH4.0-5.0时的土壤胶体对酸性磷酸酶吸附量大于pH 5.0-9.0时的吸附量。 4.磷酸盐和NaCl溶液对固定于大粒径胶体表面酸性磷酸酶的解吸率大于小粒径胶体的解吸率、含有机质胶体的解吸率大于去有机质胶体的解吸率。含有机质土壤胶体和大粒径土壤胶体上的磷酸酶更易被解吸。 5.供试胶体-酶复合体的残余活性以含有机质小粒径胶体最高为81.1%,去有机质小粒径胶体的残余活性为57.0%;含有机质大粒径胶体固定化酶的残余活性(67.5%)高于去有机质大粒径胶体(54.2%)。游离磷酸酶和供试土壤胶体-磷酸酶复合体的最适活性温度在35℃左右,当温度上升到65℃时,游离酶的比活性比35℃时下降了96.6%,固定于含有机质大粒径胶体、去有机质大粒径胶体、含有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