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平原区土壤质量时空变异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sunny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分析成都平原1982年土壤普查资料的基础上,2002年利用格网抽样和重点抽样相结合的样点布置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共采取土样117个和水样76个,将其化验分析结果在地理信息系统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ArcGIS8.1软件平台上,对成都平原土壤容重、有机质、土壤养分、地下水硝酸盐、土壤微生物以及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区域时空间变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982年和2002年的成都平原表层土壤性质均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特征,但它们的异向性和趋势效应表现各有差异。近20年来,占区域面积96.4%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且均具有明显的异向性特征;46.4%的土壤全氮和89.2%碱解氮含量都有所降低;76.4%的土壤速效磷含量增加;76.1%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提高,但仍属缺乏水平(<100 mg kg1)。 成都平原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平均值为4.87mg L-1,但局部区域有超标现象。在区内土壤的镉、汞、铅、铬、铜、砷6个重金属元素中,除汞在成都市中心城区城乡交错带以及砷有极小区域超过国家农业部规定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外,其余元素含量均未超标。地下水硝酸盐和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具有明显的异向性和不同类型的趋势效应。其中,地下水硝酸盐含量的空间分布以新繁镇一带为高值中心并向四周呈带状逐渐减少,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大多为带状分布为主,少数为块状分布。 区内土壤真菌、细菌数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59和1.24,且在其空间变异中,前者随机变异≧0.90,后者却有着明显的结构性变异。其中,土壤真菌的数量由西南部向东北部呈条带状逐渐增多;土壤细菌的数量以崇州的南部和新津西部呈南—北向的椭圆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向东方向先降低后增高再降低。 1982年有近70%面积的区域土壤肥力指数为0.50~0.60,分布于区域的中部和西部;2002年土壤肥力指数的低值区为双流和崇州的中间区域以及平原的西南边缘,并且以这两个区域为中心,指数值呈环状逐渐增大,整个区域的土壤肥力指数绝大部分都在0.50以上,说明目前成都平原土壤肥力总体水平较高。 该平原1982年土壤肥力指数总体上低于2002年土壤肥力指数,1982~2002时空变异分级图中,约有占全区面积73.3%土壤肥力指数增加,表明区内大多数土壤肥力在不断提高。 2002年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在0.17~0.76之间。在5级土壤中,Ⅲ级地占地面积最大,为32.9%;Ⅱ级地其次为24.3%;Ⅴ级地面积最小,仅为11.8%,主要位于温江、邛崃和蒲江的西南区域以及龙泉驿区的东部区域,温江、龙泉驿区的土壤质量较低主要是因为重金属和地下水的污染造成,邓味和蒲江西南区域土壤质量低主要由于土壤肥力较低。 土壤养分的平衡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平原耕地土壤管理宜采取“稳氮、控磷、增钾”的施肥方法和严格控制各种点源和非点源污染物进入土壤。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两个方面入手,简要分析了微课在高效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价值,而后围绕遵循正确教学原则、构建良好教学环境、实施层次化教学
数学是一门涉及范围很广的学科,其包含经典数学、近代数学、计算机数学、随机数学、经济数学五大分支,而在小学课堂当中,我们主要进行计算、平面和立体几何的了解、分数和百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部进行了多次对小学教育的改革.在小学教育改革中,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育理念也成为新时期发展过程中对小学教育的重
张宣地区的葡萄产业是当地的主导产业,为推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当地的葡萄种植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凭借其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等优势,与美国加州、法国波尔多
不少通讯员把稿子写好后,往往忽视送给被采访者过目这一关,结果很容易造成稿件失实。我部报道员采写的题为《爱军习武立新功》的消息在当地报纸刊出后,一个战士拿着报纸找到这个
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学好数学对学生长久的人生发展有很大的益处,但是由于数学这门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逻辑性思维能力与抽象性思维能力,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
由电池驱动以微机械技术制造的气体传感器的功耗是十分关键的实际问题。为了研制低功耗气体传感器,在传感器阵列上表面制备完成后,从下表面腐蚀传感器芯片的基底,以造成传感
通过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数学教学活动探究的一项重要内容,而目前初中数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发生了一定的转变,主要是实行了新课程改革,在课程进行变化的同时,初中学
钛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元素,目前虽无确切的依据证明钛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但大量的实验表明钛对某些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钛肥的应用能够增加
摘 要:中国精神发轫于中华文明传统,积蕴于中华民族复兴历程,是中国的符号和象征。然而,伴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展,中国物质水准有了显著的提升,在精神层面则显得相对缓慢。中国梦的实现不仅仅是国富民强,而更深层次的是精神崛起。因此,建构中国精神无疑成为时代课题和时代难题,破解时代难题无疑需要精神自觉、精神自信和精神自省的辩证统一。  关键词:中国精神; 中国梦; 建构  DOI:10.15938/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