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内经济体制不断的深化改革,企业竞争愈演愈烈,并购成为企业扩大资产规模,增强竞争力的主要方式。近年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持续保持活跃态势,商誉总额占上市公司净资产的比重也不断上升。并购重组的高商誉、高业绩承诺和高溢价现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然而后期不少并购标的的经营业绩出现大幅下滑,触发商誉减值风险。随着机构投资者规模快速的扩张,其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积极性和事例逐渐增加,研究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商誉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从机构投资者价值选择效应和价值创造效应两个角度研究了其对公司商誉的影响。首先,本文规范分析了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商誉的内生性与动态内生性理论关系,提出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和公司商誉关系的相应假设。实证研究选取了2011年-2018年沪深两市115家公司作为样本,在规范分析基础上构建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和公司商誉的回归分析模型,并使用RESET检验分析了模型设定的正确性。随后对选取的研究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使用豪斯曼和麦金农内生性检验对机构投资者持股(INST)和商誉(GW)两个变量进行了内生性关系检验,结果显示机构投资者持股(INST)和商誉(GW)具有内生性关系;最后本文采用OLS、2SLS、System GMM估计方法对静态外生性、静态内生性和动态内生性进行了回归分析,在实证研究中研究了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上市公司商誉的跨期影响。
实证结果表明,首先,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当期及下一期公司商誉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原因在于机构投资者有效地参与了公司治理,提高了公司业绩,减少了上市公司商誉大幅减值,体现显著的价值创造效应。其次,公司商誉对当期及下一期机构投资者持股具有正向影响作用,机构投资者不具有显著的价值选择效应,不符合本文的研究假设,原因可能在于机构投资者认为并购会给上市公司带来业绩的提升,而没有意识到高额商誉带来的减值风险。最后,在考虑了跨期影响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仍具有价值创造效应,而不具有价值选择效应。
本文从机构投资者价值选择效应和价值创造效应两个角度研究了其对公司商誉的影响。首先,本文规范分析了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商誉的内生性与动态内生性理论关系,提出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和公司商誉关系的相应假设。实证研究选取了2011年-2018年沪深两市115家公司作为样本,在规范分析基础上构建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和公司商誉的回归分析模型,并使用RESET检验分析了模型设定的正确性。随后对选取的研究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使用豪斯曼和麦金农内生性检验对机构投资者持股(INST)和商誉(GW)两个变量进行了内生性关系检验,结果显示机构投资者持股(INST)和商誉(GW)具有内生性关系;最后本文采用OLS、2SLS、System GMM估计方法对静态外生性、静态内生性和动态内生性进行了回归分析,在实证研究中研究了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上市公司商誉的跨期影响。
实证结果表明,首先,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当期及下一期公司商誉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原因在于机构投资者有效地参与了公司治理,提高了公司业绩,减少了上市公司商誉大幅减值,体现显著的价值创造效应。其次,公司商誉对当期及下一期机构投资者持股具有正向影响作用,机构投资者不具有显著的价值选择效应,不符合本文的研究假设,原因可能在于机构投资者认为并购会给上市公司带来业绩的提升,而没有意识到高额商誉带来的减值风险。最后,在考虑了跨期影响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仍具有价值创造效应,而不具有价值选择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