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金融业发展过程中,将操作风险作为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并列的三大风险进行研究和管理始于二十一世纪早期。在90年代末期到21世纪初期以巴林银行为典型的国际银行业大要案频发的背景下,巴塞尔委员会在2004年的《新资本协议》明确了操作风险的定义,《新资本协议》于2006年底在十国集团实施,标志着国际银行业正式将操作风险纳入资本监管的范畴;我国银监会也从2005年发布“操作风险十三条”至2007年5月出台《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逐年强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监管工作,但因起步较晚,我国操作风险管理尚处于初级阶段,多数银行仍面临体制、机制待改进,良好的风险文化尚未形成,且历史损失数据的收集积累非常薄弱的问题;特别是在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伴随着国内经济下行、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为控物价收紧银根,严控信贷规模等重大经济环境和政策变化,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也呈现出新的变化和特点,操作风险管理面临传统风险压力犹存,新型风险层出不穷的严峻态势。本文从操作风险的定义、特性、损失分类方法、监管资本计量以及国内外对银行操作风险的研究现状分析着手,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现状特征、尤其是对后金融危机时期典型操作风险案例的研究分析,认清当前经济环境下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面临的形势,充分揭示传统操作风险和后金融危机时代操作风险的演变趋势、主要特征、(新)表现形式、易发部门和易发业务领域等,并在深入剖析风险成因的基础上,围绕操作风险组织架构、识别评估机制建设、在业务流程中“嵌入”风险控制、操作风险文化建设、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技能培养等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为商业银行各级风险管理人员认清当前的严峻形势,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更有针对性地认知、识别和管控操作风险提供有益参考,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加强操作风险的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