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歧视的研究已经形成了大量的成果,经济学家使用大量数据、利用计量经济学和统计方法对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也进行了深入研究。众多文献从不同角度解释了就业歧视存在的原因,并强调:就业歧视最终会导致劳动者、雇主乃至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降低,歧视行为对整个社会来说是低效率的。然而,这些结论只能部分地被劳动力市场中的经验数据所证实。无论是完全竞争条件下,还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而形成的非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歧视理论模型,目前还都缺乏足够的实证研究来进行支撑。更为重要的是,目前还没有一个理论很好的回答歧视经济学中的核心问题:既然歧视是没有效率的,为什么在劳动力市场中还会长期存在?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类型很多,我国劳动力市场中,性别歧视和户籍歧视是最主要的歧视形式。其中,性别歧视在大学生就业中表现尤为突出,而户籍是导致农民工就业歧视的主要因素。因此本文将研究重点集中于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歧视与户籍歧视问题,并再次回答歧视为什么长期存在的问题。强调:基于通过传统因素所形成的歧视以及正式制度对于歧视的固化是导致中国劳动力市场中歧视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全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导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写作目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基本概念界定、论文框架结构以及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二章文献综述。先是梳理了早期有关劳动力市场歧视的研究,进而从劳动力市场中歧视的产生原因、社会效应、测度以及治理等方面对劳动力市场歧视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和评析,然后总结了对我国劳动力市场歧视现象进行研究的成果,最后单独综述了从制度角度研究劳动力市场歧视的为数不多的文献。第三章概述了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歧视与户籍歧视现象。性别歧视方面,首先从传统因素、现存的法律法规以及人力资本投资、市场机制等方面探讨了性别歧视产生的原因,然后通过一些统计数据说明性别歧视在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的严重程度,最后就性别歧视的社会经济效应进行了分析;户籍歧视方面,首先从户籍制度的产生、农民工的形成说明了农民工户籍歧视的由来,接着对户籍歧视的表现以及社会经济效应进行了分析。第四章对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进行了实证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向山东省若干高校随机发放了800份问卷,计量分析发现:在众多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中,性别是重要因素,这说明性别歧视在大学生就业中普遍存在。第五章对农民工受到的户籍歧视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对建筑业、家政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农民工和城市工人进行调查问卷,收集到了相关数据,经过计量分析发现:农民工受到的歧视主要是户籍歧视,即正式制度引起的歧视。在对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和农民工受到的户籍歧视进行实证分析后,第六章试图从内生制度理论的角度给出相应的理论解释,回答“歧视为什么会长期存在”的问题。认为:就业中性别歧视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是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差别对待男女就业选择的非正式制度一旦形成之后,将长期发挥作用,由此导致就业选择中性别歧视长期存在。农民工就业歧视则是在城乡分割的大背景下形成并不断被强化的,户籍制度以及由该制度衍生出来的诸如社会保障制度、地方就业政策等正式制度逐渐将户籍歧视正式化、固定化,进而成为歧视中的中国特色。第七章集中讨论歧视治理问题。尽管对于歧视是否应该被禁止就存在争议,反歧视法的效果也并不是十分清晰,但是反歧视的力度不断在加强也是各国立法的普遍趋势。美国的反歧视法律体系是最为完善的,而我国的反歧视立法不论是在体系还是实施方面都存在着缺陷。根据前文的分析,既然制度是劳动力市场歧视长期存在的重要因素,那么劳动力市场的歧视治理就要从消除不合理的户籍制度入手。性别歧视主要与传统观念有关,就要从推动传统观念转变入手。同时完善已有的反歧视立法,健全执法的环节和部门,强化执法,以最小化歧视带来的社会福利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