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已经无法解释一种新兴的贸易模式—某国同时进口并出口同一类商品。在这种背景下,产业内贸易理论开始兴起,并得到了广泛关注,当今世界技术的快速进步和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不仅有效地增进了国际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同时,也导致了世界贸易模式的转变,即由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转变,这是一个大趋势。就中美来说,作为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已经越来越普遍,双边贸易额也越来越大。根据《国际贸易标准分类》产业分类标准,利用中国海关和美国统计局的数据,尤其是在2004年以后两国向对方出口的最大商品群均为SITC7类商品—机电产品。相对于传统的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有新的特点,我们要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首先介绍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并对国内外有关机电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研究文献做梳理和总结,然后介绍产业内贸易的计量方法,包括G-L指数、修正的G-L指数、Aquino指数、Balasa指数和Bergstrand指数,进行比较,指出每一种指数的优缺点,并最终使用G-L指数来解释中美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特点,然后使用GHM方法来判定中美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类型。最后对中美机电产品贸易现状分析并研究影响中美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因素,由于产业内贸易类型的不同,影响产业内贸易的因素也不同,同时,考虑到这些影响因素在搜集数据时处于不用的层面,这又可以划分为国家层面和产业层面,国家层面涉及一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包括人均收入、要素禀赋、国际直接投资、经济发展水平等,产业层面因素包括规模经济、市场结构市场化程度等。并根据中美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特点,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在实证中选择中美人均收入差异、美国对华直接投资、中美对外开放水平、中国机电产业规模和中国科研投入作为影响因素,根据理论和经验做出相关假设,结合这些影响因素利用计量的多元回归方法测量这些影响因素对中美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影响程度。我们发现中美对外开放程度、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和中国技术进步与中美产业内贸易程度正相关,而中国机电产业规模与产业内贸易程度负相关。从而根据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验证前述假设并提出相关政策与建议,来促进中美产业内贸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