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流江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模拟研究

来源 :南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vvi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全球工业、城镇发展速度缓慢。人类经历了地球表面的大规模发展,以满足他们自己的生产和基本需求。在这段时间里,森林边界不断的收缩并且遭受不同程度地破坏。陆地是全球生态重要的组成部分,森林是陆地表面重要的组成基质。目前,人类活动干扰的主要途径一个是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另一个则是森林砍伐,其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最明显的影响讯号是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的提高,人类活动干扰情况频繁发生。如何科学的对土地加以使用,平衡国际上认可的土地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是目前全人类都需要面对的考验。本文通过遥感影像获取南流江流域时间跨度30年(1990、2000、2005、2010、2015和2020年六期),分辨率为30m*30m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流域历史时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并结合马尔科夫链与PLUS模型对流域未来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模拟。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对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得到不同时间下南流江流域内土地覆被变化空间分布特征及转移数量。结果表明:林地是南流江流域内分布最广的土地利用类型,其次是耕地、园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草地、其他土地。30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工业水平提高,建设用地和矿产开发面积持续增多,耕地、草地面积不断下降。2005年后,流域内社会经济和工业得到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土地利用/覆被动态度变化明显,土地利用转移流入流出的面积增大,主要以钦南区、北流市、玉州区、陆川县最为明显。表明南流江流域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人地关系紧张的问题。(2)1990-2020年间,南流江流域内林地面积变化明显。截止2020年,有林地是流域内面积占比最大的森林资源主体,覆盖面积占森林总面积的88.99%,有林地中,桉树林和马尾松林作为优势树种,分别占有林地面积的60.56%和12.37%。多年来,森林主要以流向耕地、园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为主。通过分析不同树种在不同区间高程、坡度、坡向下的空间分布状态,可以说明林地的地形分布是人类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3)通过获取的驱动力因子对南流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利用PLUS下的基于土地扩张分析策略模块对转化规则进行挖掘,通过设定相应参数,和转化规则,在多类型随机斑块种子机制模块计算研究区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每个斑块的生长模式。最后通过CA模型模拟2020年土地利用分布。为了达到精度标准,不断地调整参数、设置限制转化区域,最后模拟出的2020年土地利用分布文件的Kappa系数和FOM指数达到0.801和0.126,随机抽取几个地块的像元与真实数据进行比对,表明模拟结果和实际影像十分接近,可信度高。(4)基于马尔科夫链对未来流域土地利用/覆被数量进行预测,根据上述训练好的PLUS模型对2030年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模拟,比对不同时期下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PLUS模型在模拟流域变化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模拟的2030年生态保护条件下的FOM系数达到0.298。未来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的发展前景仍然以旧城区为主向周围扩散,人工桉树林的种植范围则不断向高海拔、坡度较陡的区域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面临更多的挑战。如何统筹安排生产、生活、生态三种空间,实现国土空间协调发展已成为当前土地资源利用研究的重点。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等资料,在充分考虑资料质量和研究科学性的基础上,利用1995、2009、2019为时间节点,开展遥感数据解译工作,获得三期研究区土地利用数据,为划定三生空间提供基础数据集。首先
近年来,光疗(Phototherapy),主要包括光热治疗(Photothermal therapy,PTT)与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作为一种新型抗菌抗肿瘤治疗方法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光疗法利用光化学反应杀死细菌和癌细胞,不但具有毒副作用小和对正常细胞无损伤等优点,而且可以避免传统药物常见的耐药性问题。本文主要以具备良好光热转换效率的金纳米棒为母体基材。并
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许多学者对其短篇小说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主要从文学的角度,对其短篇小说的叙事特点、艺术风格、冰山理论、两性关系等方面进行解读。然而,从语言学角度,尤其是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海明威短篇小说的研究并不多见。海明威短篇小说中充满了大量的人物对话,在简短的对话语篇中,介词短语的选择反映了海明威对特定场景进行解释的结果。因此,论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运用隐喻理论及意象图示理论研
卫星测高技术与传统水位监测手段相比,能在大范围、全天时、全天候对典型水体进行水位监测,已成为全球海洋及内陆水体水位监测的重要手段。由于卫星测高技术的独特优势,能为没有水位资料的偏远地区提供巨大帮助。目前,测高卫星雷达高度计在远海测量瞬时海面高精度可达5cm,极大促进了大地测量学、地球物理学、海洋研究学研究等领域的发展。但由于卫星测高技术起初是为获取海洋相关信息而设计,在非广阔海洋不同区域受到地形及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颁布不仅对高中生物学新教材的编写提出了要求,而且对新的课程改革指明了目标和方向。随着普通高中生物学最新版教材的问世,新教材的编写是否与新课标相适应、实际教学中如何利用新教材成为一线教师和专家热切关心的问题。教材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教学内容,而且是重要的教学工具。对新教材插图进行系统分析,探索新教材插图的应用策略与使用方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指不会学习的人。学会学习离不开合理有效的学习策略。一直以来,数学是一门抽象性的学科,对于初中生来说,数学是数学学习困难生较薄弱的科目,而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策略是初中生学好数学的重要手段。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策略成为当代数学教育研究的热点。通过文献研究发现,有关初中生数学学习策略的干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以初二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开展数学学习策略
作为当前国际的新型研究热点,“学习进阶”在教育教学领域应用广泛。“学习进阶”能够改变由于学科课程学习内容零散,教师难以把握授课内容的深、广度的现象。针对学生围绕某一核心概念的认知发展路径,构建学习进阶水平,有助于学生构建科学概念体系,同时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认知水平以及课堂内容的深、广度进行更准确的评估。本文基于学习进阶理论,对初高中各阶段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化学课程标准、学习表现以及存
在课程改革及信息化技术与学科融合的背景下,为了改变生物课的教学现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希沃白板融入知识性、趣味性统一的游戏,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同时,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生物教学中,符合学生的需求。论文首先在收集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介绍了研究内容、方法和意义。其次,对游戏、游戏教学和生物游戏教学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探讨了建构主义
社会的进步对化学教师开展高效性化学课堂教学的需求越来越高,复习课作为其中之一的重要课型,对学生巩固旧识发展新知,实现学科知识的迁移与应用有着重要意义。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和资料,发现逆向教学设计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的“以生为本”开展情景教学,注重对学生实施过程性评价的建议有异曲同工之妙。经过对逆向教学设计的充分了解得出该理念是一种追求理解,评价优先的教学理念,提出了一种与
碳基荧光纳米材料由于其具有独特的化学稳定性和光稳定性,较低的生物毒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使其在更多的领域比有机荧光染料、半导体量子点、荧光蛋白等具有更好的潜力和发展空间。在众多的碳基纳米材料种类中,碳量子点(Carbon Dots,CDs)是一种粒径小于10nm的碳基纳米材料新星,由于其具有制备成本低廉、合成方法简单并且表面易修饰、激发发射可调等优点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目前,研究者围绕提高发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