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起源于西方的钢琴,如今已经是表现中国音乐离不开的文化载体。钢琴虽然传入我国仅仅有百余年的历史,然而却成为儿童音乐教育中最常用、最普及的乐器。在几代作曲家的努力下,中国钢琴作品代表着中国音乐文化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在我国的小学音乐课堂中,如何更好的引领学生学习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兴趣、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始终是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中国钢琴作品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特性,在小学课堂中加入中国钢琴作品的欣赏教学,对孩子们树立民族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培养孩子们发现美、欣赏美、传播美。本文旨在从比较文化观的视阈下,从教育心理学、审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探求代表着中国文化的中国钢琴作品走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意义。本文同时对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融合审美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进行了思考,探索中国钢琴作品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审美情趣所带来的积极意义,从而对小学课堂中的音乐审美教育提出一些新的思考。全文从以下三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分析中国钢琴作品对小学生审美心理的影响,首先对当今小学课堂中的音乐欣赏现状进行分析,并且对小学生的审美心理特征、学习认知特征进行分析,在结合少年儿童心理特征、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分析教师在教学中加入欣赏中国钢琴作品的教学意义。第二:对中国钢琴作品的美学意义进行多方面的论述,从而分析出中国钢琴作品与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关系。主要从中国钢琴作品可以培养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喜爱、中国钢琴作品有利于小学生形成中华民族的审美性格、中国钢琴作品对小学生理解中国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的关系、以及中国钢琴作品有利于小学生树立民族精神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这种美学意义是建立在和西方音乐文化对比之上所进行的比较文化观的思考。第三:通过进一步的实践基础,表述比较文化视阈下,中国钢琴作品运用于小学课堂的实在意义。如以中国钢琴作品《阳关三叠》为例,阐述引导学生走入传统文化的情义之中带给少年儿童的教育意义;以中国钢琴作品《牧童短笛》为例,阐述引导学生了解民族情感与童趣在音乐中的表达,将会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趣味;以王建中先生根据云南民歌改编的中国钢琴作品《云南民歌五首》为例,表述引导学生了解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的重要性。通过对中国钢琴作品的文化内涵以及小学生心理的分析与研究,使我们对中国钢琴作品运用于儿童教学的意义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与了解,对推动小学课堂的教学多样化起到了积极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