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炮制的现代化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炮制发酵法是中药炮制的一种重要方法。中药炮制发酵法,可以提高中药疗效、降低毒性,产生新的作用。用微生物转化的方法炮制处理中药,可以比传统的物理、化学等手段更大幅度的对中药有效成分进行转化修饰,可能使微生物发酵炮制后的中药产生新的药理作用,从而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扩大应用范围。灯盏花是菊科植物短葶飞蓬Erigeron breviscapus (Vant.)Hand.-Mazz的干燥全草,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省区,首载于《滇南本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一部曾予以收载,灯盏花制剂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有良好的疗效。本论文选用中药灯盏花和灯盏花中主要黄酮类成分灯盏花素作为微生物转化的研究对象,利用摇床发酵法转化灯盏花素、用固体发酵法转化灯盏花和灯盏乙素,用HPLC法检测并测定发酵前后灯盏乙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初步筛选出对灯盏花中黄酮类成分灯盏乙素有降解作用的菌株GJ1979,转化产物通过TLC分析表明不是由转化菌自身代谢产生,而是通过微生物转化形成的。优良菌株的筛选是微生物转化中药有效成分的关键,因此本论文对筛选出的GJ1979菌株进行了生物学及生长影响因素研究,通过正交实验得出GJ1979菌株生长的最佳条件为采用原始pH接种,培养温度为37℃,100ml营养液中加入灯盏花素50mg,待转化液接种少量菌,选择乳糖培养基并培养72h,摇床转速为210rpm。本论文对已退化菌株进行的复壮研究结果表明,已退化菌株在经过复壮后,其活力超过原始菌株,这为获得稳定、高产的转化产物提供了保证。组分中药系统研究是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作指导,以标准组分分离制备、系统化学及生物学表征为基础,集中中药基础研究、新药开发及生产三者为整体的系统工程。它为进一步提高中药现代化领域的科学研究能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论文即采用组分化学研究思路,将转化产物分离成几个组分,然后进行活性筛选,有活性的组分则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本论文对灯盏花素液体转化前后产物进行了离体豚鼠心脏作用比较实验,结果两者在心肌收缩最大变化速率,心率,冠脉流量上无明显差异,在左室舒张末期压,左室收缩压峰值上有明显差异,实验表明转化前后药理作用发生改变,与转化后新物质的产生有关。本论文还采用抗凝血酶效价评价法将灯盏花、灯盏花素、灯盏乙素及其转化产物进行了抗凝血作用的比较实验。结果转化产物具有抗凝血作用,但与转化前相比降低明显,这说明灯盏花抗凝血作用不单是黄酮类成分灯盏乙素的作用,可能与别的成分也有关系,但其仍然是灯盏花抗凝血作用的主要指标。本课题在继承中药炮制发酵法的基础上,将现代生物转化技术应用于中药炮制中,将自然发酵变为特定菌种的发酵,通过对单一成分的生物转化,阐述生物转化机理,使中药炮制发酵法与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相结合,促进中药炮制的理论和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