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以来,可转债市场在再融资新规及信用申购双重利好下重新回到原有的温度,随着审核速度加快,转债市场迅速扩容,可转债的投资价值与配置价值也重新凸显。可转换债券是一种横跨股、债两市的衍生金融产品,兼具股票和债券双重投资特性,在其复杂的附带条款相互作用下展现着独特的投资价值。正因如此,可转债定价和套利策略的相关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和投资领域讨论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可转债概念,梳理中国可转债市场的发展历程及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可转债的附属条款及其特性进行解析。采用恰当的定价策略验证可转债市场定价效率呈现弱势是套利的前提,因此本文以郑振龙、林海(2004)的定价模型为基础(以下简称ZL模型),并采用扩展的最小二乘法蒙特卡罗模拟(Least Square Monte Carlo Simulation LSM)法对ZL模型(将可转债内附期权视为欧式期权)进行修正,提出ZL-LSM模型。然后,本文提出对利率条款和下修条款的优化处理办法,体现了一定创新性,并筛选出三一转债、国贸转债、广汽转债和航信转债为样本可转债,借助ZL-LSM模型进行定价实证分析,证实国内可转债的市场价值确实存在一定的被低估空间。
据此,在已证明可转债市场存在套利空间的前提下,本文讨论可转债出现负溢价时的套利投资思路,并提出转股套利和博弈负溢价收敛套利两种策略。而后,以2005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125支上市流通的可转债12年的市场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负溢价的出现具有明显牛市特征,在进入转股期前后套利空间明显且套利收益颇高。同时,在两种套利策略中,博弈负溢价收敛虽然多数情况可实现,但是实际操作的不确定性较大。因此,本文最终选取转股套利策略,并提出具体的套利模型,为保持一致性同样取三一转债、国贸转债、广汽转债和航信转债为样本可转债进行再一次实证分析。时间区间选取最新的2017年7月3日至12月22日共120个交易日,并列举具体的套利机会和每次进行套利的收益,最后求得1.18%的月平均收益,整体套利成功率为85.71%,属于收益颇高,风险很低的套利策略。最后,本文指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投资者注意防范的风险,以及对未来可转债投资套利领域的展望。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可转债概念,梳理中国可转债市场的发展历程及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可转债的附属条款及其特性进行解析。采用恰当的定价策略验证可转债市场定价效率呈现弱势是套利的前提,因此本文以郑振龙、林海(2004)的定价模型为基础(以下简称ZL模型),并采用扩展的最小二乘法蒙特卡罗模拟(Least Square Monte Carlo Simulation LSM)法对ZL模型(将可转债内附期权视为欧式期权)进行修正,提出ZL-LSM模型。然后,本文提出对利率条款和下修条款的优化处理办法,体现了一定创新性,并筛选出三一转债、国贸转债、广汽转债和航信转债为样本可转债,借助ZL-LSM模型进行定价实证分析,证实国内可转债的市场价值确实存在一定的被低估空间。
据此,在已证明可转债市场存在套利空间的前提下,本文讨论可转债出现负溢价时的套利投资思路,并提出转股套利和博弈负溢价收敛套利两种策略。而后,以2005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125支上市流通的可转债12年的市场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负溢价的出现具有明显牛市特征,在进入转股期前后套利空间明显且套利收益颇高。同时,在两种套利策略中,博弈负溢价收敛虽然多数情况可实现,但是实际操作的不确定性较大。因此,本文最终选取转股套利策略,并提出具体的套利模型,为保持一致性同样取三一转债、国贸转债、广汽转债和航信转债为样本可转债进行再一次实证分析。时间区间选取最新的2017年7月3日至12月22日共120个交易日,并列举具体的套利机会和每次进行套利的收益,最后求得1.18%的月平均收益,整体套利成功率为85.71%,属于收益颇高,风险很低的套利策略。最后,本文指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投资者注意防范的风险,以及对未来可转债投资套利领域的展望。